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江天一色-江天一传翻译
tamoadmin 2024-11-01 人已围观
简介1. 邪不干正 文言文翻译 急求 这段文字出自:<<;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八十五卷 幻术二 名为:胡 僧 原文为: 唐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人,能生人。太宗令于飞骑中取壮勇者试之。如言而,如言而生。帝以告太常少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闻邪不犯正,若便咒臣,必不能行。”帝召僧咒奕,奕对之无所觉。须臾,胡僧忽然自倒,若为所击,便不复苏矣。(出《国朝杂记》)
1. 邪不干正 文言文翻译 急求
这段文字出自:<<;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八十五卷 幻术二
名为:胡 僧
原文为:
唐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人,能生人。太宗令于飞骑中取壮勇者试之。如言而,如言而生。帝以告太常少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闻邪不犯正,若便咒臣,必不能行。”帝召僧咒奕,奕对之无所觉。须臾,胡僧忽然自倒,若为所击,便不复苏矣。(出《国朝杂记》)
译文:
唐贞观年间,西域进献一名僧人。他能用咒语让人,也能用咒语将者复活。唐太宗令于飞骑中带一个壮汉来进行试验。果然如胡僧所说的那样,让他他就,让他活他就活。太宗皇帝向太常少卿傅奕说了这件事情,傅奕回答:“这是邪术啊。我听说邪不犯正,如果让他来咒我,一定不会成功。”太宗于是让胡僧咒傅奕。傅奕站在胡僧对面,却毫无感觉。一会儿,胡僧忽然自己倒下了,仿佛被什么击中,再也没有苏醒。
2. 古文翻译(秋水、捕蛇着说、鱼我所欲也)《捕蛇者说》: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如果咬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没有什么办法医治)。
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卷曲、脖肿、恶疮等疾病,除去坏的肌肉,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他们用捕来的蛇)抵他们的赋税。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干捕蛇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独自享受(独占)这种捕蛇抵赋税(捕蛇而不缴纳赋税)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
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在捕蛇上,我父亲也在捕蛇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已经有十二年了,有好多次都差点儿了(险些送命也有好多次了)。”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的官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您要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然而 *** 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缴赋税遭受的不幸的那么厉害呢。假如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人住在这个乡里(这个地方),一年一年累积到现在已经60年了。这60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去,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被繁重的苛税所逼迫,)只得哭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上(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有毒的疫气,处处是一个压着一个的人。
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当中剩下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当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剩下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都了,就是迁走逃荒去了。
可是我却靠着捕蛇而独自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毁坏。
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里面,就又放心地躺下了。
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候把蛇献上去,回家后就有滋有味地吃着我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当中冒着亡威胁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着安乐的日子了。
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是在后面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暴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秋水》: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名声。
3. 文言文翻译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qí)真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这样的人),然后有了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这样的人)却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埋没在马夫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在马厩(jiù)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驱使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疠(lòu lì),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于是,吾父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乎此,比吾乡邻之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 [编辑本段]参考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
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的肌肉,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
永州的人都争着跑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
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掉。”
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
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只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了就是迁走了。
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
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
4. 文言文《邪不干正》原文,注释,翻译,寓意原文
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生人。太宗令于飞骑中选卒之庄勇者试之,如言而,如言而苏。帝以告宗正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帝召僧咒奕。奕对之。初无所觉;须臾,胡僧忽然自倒,若为物所击者,更不复苏。
译文
唐贞观年间,西域进献一名僧人。他能用咒语让人,也能用咒语将者复活。唐太宗令于飞骑中带一个壮汉来进行试验。果然如胡僧所说的那样,让他他就,让他活他就活。太宗皇帝向太常少卿傅奕说了这件事情,傅奕回答:"这是邪术啊。我听说邪不犯正,如果让他来咒我,一定不会成功。"太宗于是让胡僧咒傅奕。傅奕站在胡僧对面,却毫无感觉。一会儿,胡僧忽然自己倒下了,仿佛被什么击中,再也没有苏醒。
注释
贞观: 唐太宗的年号,627--649
西域: 敦煌以西的诸国总称
飞骑: 贞观十二年在京师长安宫廷的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统领,其兵称为"飞骑",可译为"禁卫军"
干: 冲犯
更: 再
苏: 苏醒
“邪不胜正”的大意为: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5. 古文翻译~~~~急需~~~~第一句出自《资治通鉴》卷六,意思是:现在韩非替秦国出谋划策,却首先要倾覆自己的国家,来施展自己的计策,这本来就是罪,哪里值得怜悯呢?
第二句出自韩愈的《毛颖传》,意思是:(毛颖)又善于随人的意,正直的、邪恶扭曲的、巧妙的、拙朴的的,全都随人的意。
第三句出自《旧唐书》,意思是:做臣子的虽然应当痛恨坏人坏事,然而侍奉君主必须要顺从君主的善意。
第四句出自《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意思是:(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只因为彭王处在梁地,与汉南北会合使楚受到围困。
第五句出自《北史》,意思是:(魏德深)到了馆陶以后,全境老幼见到他如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一样。
第六句出自刘向《说苑》,意思是:武王战胜殷以后,召来姜太公就问他:“将拿殷朝的臣民怎么办?
第七句出自汪琬《江天一传》,意思是:即使古代的节义、刚烈之士,也无法超过他。
终于打完了,眼睛好累啊!!!
赣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江天一1,字文石,徽州歙县人2。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3。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4,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5,每试辄拔置第一6。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7。家贫屋败8,躬畚土筑垣以居9。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10。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1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智谋和失败被执、慷慨就义的经过,以顺叙为主,间用补叙、插叙,有详有略,笔法灵活有致。
2徽州:清代徽州府,辖歙(shè设)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
3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4立品:树立良好品德。
5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初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
6试:指童生岁试。
7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
8败:破、坏。
9躬畚(běn)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具。此作动词用。
10暴(pù):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
12敝盖:破伞。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样。
翻译: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1D。
2太阳大的日子和下雨天,家人都埋怨屋瓦不全,而江天一却像平常一样捧着书本朗读。
3言道“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意思是不锤炼自己思想到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想要“有文章”,“立品”是首要的,否则大环境如此浮躁,难免会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内心。
我不知道你的题目是什么。我打的是我自己的题目,如果不是的话,上面的翻译和注解也会对你有帮助的。
求2008 年中考试题(桃花源记)及答案 拜托了啊!!!!!!!!!!!!!!!!!!!!!!!!!!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浓厚。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皆在赣南主政过。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赣南籍客家人名人辈出,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先生的先祖孙誗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将军,如古柏、肖华等,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更有“将军县”的美誉。[6]
钟绍京(659~746),唐代书法家,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代表作为名帖《灵飞经》,《灵飞经》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状元。宁都县梅江镇西门人。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曾几(1085~1166),赣县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魏禧(1624~1681),宁都县人,清代散文家。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后移民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是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赣州的近代的名人都有哪些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4·肇庆)
选文第三段略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07重庆市,15分)
选文2,3段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2008 南充市)阅读甲、乙回答
(甲)选文1,2段略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2008甘肃省金昌市)
选文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2008吉林省)(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选文略
晋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选文第三段略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答:
七.(08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选文3,4段略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八.(08长春)(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选文略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08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选文2,3段略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08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选文2,3段略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十一.(08温州非课改)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选文略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二.(08徐州)
选文为第一二段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09湖南娄底市)
选文略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参考答案
一.1、D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 .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 :这个人为( 他 们)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1分, 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
三.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四.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甲)(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 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八.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1.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B
十三.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和外人心境不同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谢远涵,字敬虚,清光绪元年生,赣州兴国县长冈乡人。光绪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民国5年,谢远涵出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次长兼北京市政督办,并代理内务部长。旋加入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11年,任他为江西,因故未到任,转任江西矿务督办。1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21年8月,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任为第十一行政公署(赣州)行政长官兼赣县县长。抗日战争期间隐居兴国故里。同情支持人民革命。1950年病逝,享年75岁。
陈任中(1874~1945),号仲骞、耐庐。赣州市章贡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武昌起义前夕参与组织革命团体"赣学社"。积极支持革命,为赣州推翻满清统治作出了贡献。民国初任教育部佥事兼秘书,后晋升参事。北洋军阀执政期间,任总统府秘书。民国14年(1925)改任教育部次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行政院参议兼全国经济委员会教育教导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赣州,颇受推重,被选为赣县行政会议主任委员。1943年9月任赣县县志馆馆长。他博览群书,擅长诗词、书法、乐曲,著有《庄子释义》、《中国通史编纂凡例》、《国乐旧谱今释》、《尊光阁诗集》。
孔庆全(1876~1940),字绍尧,号性安。赣州市章贡区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后东渡日本就学于明治大学法学系。留学期间参加组织的同盟会。毕业后回国,在赣州与文教界进步人士组织革命团体"赣学社"。辛亥革命爆发后,与"赣学社"成员在赣州积极响应起义,筹划光复赣州。国民革命军北伐赣州时,协同地方进步人士支援北伐。1926年被推举为赣县修志局总纂。翌年赴南京任国民党部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采访,专任江西访辑。1931年任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第五分会委员长兼赣县县长,上任后与张周垣、黄邦直等筹资重刊清同治《赣县志》,并作《重刊赣县志序》。1932年初赴南京任国民党部参事。
陈赞贤,字子襄,南康市东山人,生于1896年。民国10年入赣军北伐。民国15年春加入中国***,选为南雄县总工会委员长。奉委为全国总工会特派员。民国15年任南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南康县行政委员长(县长)。同年10月任中共赣州特别支部书记、赣州总工会委员长。民国16年当选为江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同年3月6日于赣县县署西花厅被枪杀。年31岁。这是叛变革命,向中国***人开的第一枪。
谢寿康(1897~1973)号诰然。赣州市章贡区人。民国元年(1912)为江西省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保送比利时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文科主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后转入外交界。民国19年起,先后任中国驻比利时、梵蒂冈朝廷等使节。他熟谙多种外文,是国民党资深外交官。1973年6月病逝,享年76岁。
袁玉冰(1899~1927.12)。兴国县崇贤上沔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后经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
历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委员会宣传部主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长、中共九江地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袁玉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他始终坚贞不屈,视如归。12月27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28岁。
陈奇涵(1897—1981),兴国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朱明(1903-1964),兴国县鼎龙联兴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刘英(1905~1942),瑞金市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入党,历任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浙、闽、赣三省临时,1942年月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温州被捕,始终坚贞不屈,同年5月被害。
郭大力(1905-1976)南康市人。1924年入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1928年着手翻译马克思巨著《资本论》(德文版),至1938年《资本论》1至3卷全部译完。
1957年10月加入中国***。在从事经典著作的翻译、教学和宣传工作的48年间,治学极为严谨,为宣传竭尽辛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1976年病逝。
古柏,1906年出生,寻乌县篁乡塘背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任红军粤赣游击纵队司令。1935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古柏是我党著名的革命烈士,曾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1985年,兴建古柏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在寻乌镇山公园内,由邓小平亲自题辞;园内古柏青青,古柏烈士铜像生动传神。
罗贵波,南康市潭口人,生于1907年。民国1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南康县潭口区分部执行委员。1927年1月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任办公厅主任,驻越共中央联络代表、驻越南顾问团团长,驻越南首任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山西省、中顾委委员。
赖传珠(1910-1965)赣县大埠人。1927年加入中国***。1955年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廖容标(1912-1979),赣县韩坊水口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
康志强(1912~1986)。兴国方太乡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邱会作(1914—),兴国县高兴镇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中将军衔。 “”中参与集团活动。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法庭确认邱会作是集团主犯。
温玉成(1915-1989)兴国县长冈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萧华(1916-1985),兴国县潋江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上将军衔。是中国史上著名青年将领,能文能武。有《长征组歌》文艺著作。
谢有法,兴国县长冈人。1917年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中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江天一传翻译,从“江天一”到“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
一.(2004·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07重庆市,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2008 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2008甘肃省金昌市)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2008吉林省)(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答:
七.(08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八.(08长春)(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08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08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十一.(08温州非课改)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二.(08徐州)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09湖南娄底市)
桃 花 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十四.(09广东省)(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十五.(09安徽省芜湖市)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于虎,吾夫又焉,今吾子又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②今吾子又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赣州的历史
原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翻译: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1、秦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
2、两汉
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南壄始隶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益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雩都、南野三县仍属豫章郡。兴平元年(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3、三国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4、两晋隋唐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5、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
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6、两宋元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7、清史民国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8、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
2016年10月,经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
扩展资料:
赣州的部分历史文化:
一、宋城博物馆
赣州城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至今仍保存数量众多,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因此,赣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称。1994年1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
赣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宋代,其辉煌得益于由长江、赣江、章江、浈江、珠江共同构成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宋朝时期的赣州,因水路发达、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
梅关古驿道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它建于公元716年,由唐代宰相张九龄奉命率工匠用两年时间扩展而成。驿道源起大余县城,翻越梅岭直到广东省南雄市,全长约40千米,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陆路中转枢纽。今天的梅关古驿道专指梅岭一段,约2.5千米,它历经千年沧桑,是国内罕见、江西省保留最完整的古驿道。
赣州人民政府--历史文化
百度百科--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