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歇后语里面的谐音-歇后语谐音句子

tamoadmin 2024-11-07 人已围观

简介歇后语 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谐音歇后语篇,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谐音歇后语篇1 1、泥鳅打鼓——乱谈(弹) 2、三月的冰河——开了动(冻) 3、和尚分家——多事(寺) 4、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了 5、大粪池里 游泳 ——不怕(屎)

歇后语里面的谐音-歇后语谐音句子

歇后语 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谐音歇后语篇,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谐音歇后语篇1

1、泥鳅打鼓——乱谈(弹)

2、三月的冰河——开了动(冻)

3、和尚分家——多事(寺)

4、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了

5、大粪池里 游泳 ——不怕(屎)

6、稻谷场上扬草——撒谎(荒)

7、桅杆上吊布袋——装疯(风)

8、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9、喝足酒跳太湖——罪(醉)该万

10、开水碗上的葱花——华(花)而(儿)不实

11、和尚下山——出事(寺)了

12、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13、蜡台上无油——空费芯(心)

14、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15、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6、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背)

17、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18、抹布盖牛背——露头角(脚)

19、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20、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21、发霉的花生——不是好人(仁)

22、套上大车让老虎架辕——没人敢(赶)

23、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24、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25、鸡毛敲钟——不想(响);没回音

26、对着水缸吹喇叭——有原因(圆音)

27、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

28、青菜煮萝卜——一清(青)二白

29、老虎洞里砌神台——莫名其妙(庙)

30、三间瓦房不开门——怪物(屋)

31、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32、大车后面拴小牛——歹毒(带犊)

33、三股弦断了两根——谈(弹)不得

34、牛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35、虾子掉在大麦上——忙(芒)上加忙(芒)

谐音歇后语篇2

1、拉胡子过河——谦虚(牵须)

2、嗑瓜子吃核桃——不能不求人(仁)

3、裁缝师傅戴戒指——顶真(针)

4、嘴上涂石灰——白说(刷)

5、鲁班的锯子——不错(锉)

6、瞎眼跛脚驴——顾(雇)不得

7、黄连泡瓜子——苦人(仁)儿

8、肚皮贴在脊梁上——妖(腰)气

9、傻小子拉二胡——自顾自(吱咕吱)

10、打扇抽烟——煽(扇)风点火

11、过河摸屁-股——小心过度(渡)

12、破皮球缝帽子——不成器(盛气)

13、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14、破大褂——没理(里)

15、墙角开口——邪(斜)门

16、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17、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18、铃铛敲锣鼓——想(响)在一起了

19、冰库里点蜡——洞(冻)房花烛

20、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21、船老大敬神——为何(河)

22、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23、落了三年黄梅雨——绝情(晴)

24、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25、提着粪杓打猫哩——没枪(腔)

26、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27、吕洞宾打摆子——占先(颤仙)

28、参谋皱眉头——一筹(愁)莫展

29、冰滩上的鱼——由(游)不得了

30、子树——值(直)不得;成不了材;根子不正;难治(直)

31、卖了麦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争(蒸)口气

32、肚里开飞机——内行(航)

33、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

34、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35、铁砣掉井里——不懂(扑通)

谐音歇后语篇3

1、张果老的驴——不见奇(骑)

2、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3、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4、矮子不吃馒头——想高(糕)

5、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6、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7、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8、树小荫凉少——照应(罩影)不到

9、空蒸笼上锅台——争(蒸)气

10、咸菜蘸大酱——太严(盐)重了

11、长虫过街——井(蟒)行

12、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

13、狗吃黄瓜——错了时(食)

14、不拨灯不添油——省心(芯)

15、狗吃青草——装样(羊)

16、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17、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18、泥水匠招手——要你(泥)

19、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20、狗吃豆腐脑——闲(衔)不着

21、炕上安锅——改造(灶)

22、八月间的核桃——满人(仁)

23、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24、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25、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26、长江里漂木头——付(浮)之东流

27、和尚梳头——没法(发)

28、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29、城楼上的卫兵——高手(守)

30、盲人戴眼镜——聪(充)明

谐音歇后语有哪些 句子 100条大全相关 文章 :

★ 谐音歇后语摘抄100条

★ 关于谐音的歇后语大全精选100则

★ 谐音的歇后语100条

★ 带有谐音的歇后语大全

★ 有关于谐音的歇后语大全

★ 谐音歇后语精选50条

★ 经典谐音歇后语精编大全

★ 谐音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 带谐音的歇后语精编大全

★ 谐音歇后语大全精选80条

有谐音字的歇后语100条

有意思的谐音字歇后语如下:

1、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2、喉咙里长疙瘩——赌(堵)气

3、秃子戴斗笠——无法(发)五天

4、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5、秤杆子拄路——小心(星)点

6、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7、出国的大轮船——外行(航)

8、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10、黄连泡瓜子——苦人(仁)儿

歇后语的含义

1、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村”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2、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股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五年级搞笑谐音歇后语

有谐音字的歇后语100条如下:

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牛角上抹油——又奸(尖)又猾(滑),飞机上挂水壶——高水平(瓶),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木头人投河——不成(沉),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张飞妈妈姓吴——无(吴)事(氏)生非(飞),打破砂锅——问(璺)到底,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老虎拉车——谁敢做(坐),草把做灯——粗心(芯),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3、猪鼻子里插葱——装相(象),窗户边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修鞋不用锥子——真(针)行,四两棉花——谈(弹)不得,八十岁的老奶奶打哈欠——一望无涯(牙),和尚的脑袋——没法(发),腊月里的萝卜——动(冻)了心,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4、山西的胡桃 -- 瞒人(满仁)、山沟里敲鼓 -- 回想(响)、千年的枯庙 -- 没声(僧)、门神里卷灶神 -- 话(画)里有话(画)、门神老爷吃甘蔗 -- 指教(纸嚼)、马背上打掌子 -- 离题(蹄)太远、弓起腰杆淋大雨 -- 背时(湿)、小豆做干饭 -- 总闷(焖)着、小和尚头上拍苍蝇 -- 正大(打)光明

谐音歇后语(十句),谢了

导语:谐音歇后语是指歇后语中出现谐音的'现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歇后语,根据谐音表达出内在的意思。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搞笑谐音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01、 马背打掌--离题(蹄)太远

02、 弓起腰杆淋雨--背(湿)

03、 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04、 尚拍苍蝇--(打)光明

05、 炉灶翻身--倒霉(煤)

06、 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07、 姑娘梳--自便(辫)

08、 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09、 碗吃饭--靠(添)

10、 飞机挂暖瓶--高水平(瓶)

11、 飞机吹喇叭--空想(响)

12、 飞机放鞭炮--想(响)高 阿斗江山?白送

13、 阿斗式物?没能耐

14、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15、 阿二郎?没敢请

16、 阿二满街串?吊郎

17、 阿哥吃面?瞎抓

18、 阿婆留胡?反

19、 阿庆嫂倒茶?滴水漏;点滴漏

20、 挨鞭挨棍?吃软吃硬

21、 挨打狗咬鸡?拿别气

22、 挨打乌龟?缩脖啦

23、 挨刀鸭?乱窜

24、 挨巴掌赔?奴颜

25、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6、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27、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8、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29、 精装茅台?好久(酒)

30、 十五月光--量(亮)

31、 十月桑叶--谁睬(采)

32、 八十岁太打哈欠--望涯(牙)

33、 八月核桃--挤满(仁)

34、 八百铜钱穿串--调(吊)

35、 九月初八问重阳--久(九)

36、 刀切元宵--愿(圆)

37、 三九穿单衣--威(畏)风

38、 三十纺织娘--油(蚰)嘴

39、 三钱买牛肚--尽吵(草)

40、 三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41、 三尺梯--搭言(檐)

42、 三毛加毛--髦(四毛)

43、 三月杨柳--外青(亲)

44、 三更半夜世--害(亥)

45、 车拉煎饼--贪(摊)

46、 麦掉乱麻--忙(芒)绪

47、 土堂填窟窿--妙(补庙)

48、 挨棒狗?气急败坏

49、 挨打鸭?乱窜

50、 挨刀肥猪?怕水烫

51、 挨刀皮球?瘪

52、 挨霜狗尾巴草?蔫

53、 妈妈众姐姐 ? 疑(姨)

54、 戏台垛口 ? (布城)

55、 戏台鞭 ? 加码(假马)

56、 观音堂着火 ? 妙哉(庙灾)

57、 孙猴坐金銮殿 ? 象仁()君

58、 寿星打靶 ? 腔(枪)

59、 寿星弹琵琶 ? 谈(弹)

60、 麦柴秆吹火 ? 气(器)

61、 弄堂跑马 ? 题(蹄)难

62、 扯胡河 ? 谦虚(牵须)度(渡)

63、 扯铃扯半空 ? 空想(响)

64、 抓蜂吃蜜 ? 恬(甜)知耻(刺)

65、 护寺买骆驼 ? 没事(市)

66、 花椒掉进米 ? 麻烦(饭)

67、 苍蝇飞进牛眼 ? 找累(泪)吃

68、 豆渣贴门神 ? 沾(粘)

69、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70、 豆腐干煮肉 ? 份数(荤素)

71、 豆腐乳做菜 ? 哪用言(盐)

72、 两口锄 ? 顾(雇)

73、 两百钱花 ? 驳(剥)

74、 两手捧寿桃 ? 理(礼)

75、 两号吹调 ? 想(响)块

76、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77、 园外竹笋 ? 外甥()

78、 男打婆 ? 福气(夫妻)

79、 秀才做诗 ? 两手(首)

80、 秃脱帽 ? 名(明)

十个谐音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二十五两--半疯(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搭不上言(檐)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 ... 展开全部>

含羞草婷婷 | 2011-10-14

1575

258

歇后语谐音

十个谐音歇后语如下:

1、八十岁的老翁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2、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3、保温瓶的塞子—堵(赌)汽(气)

4、鼻梁上推小车—走头(投)无路

5、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6、一连三座庙—妙(庙)妙(庙)妙(庙)

7、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8、八十岁的老翁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9、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10、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歇后语的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歇后语

谐音汉字歇后语大全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谐音汉字歇后语大全如下:

1、炒咸菜放盐——太闲(咸)了

2、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3、草帽当锣打——响(想)不起来

4、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5、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6、挖了眼的判官——瞎管(鬼)

7、裁缝的家当——真正(针挣)的

8、不放酱油浇猪爪——白提(蹄)

9、茶壶里煮冻梨——道(倒)出来也是酸货

10、药店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歇后语的由来

1、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2、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