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商朝 成语-商朝的成语典故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夏商周时期历史典故部分举例如下:在夏朝,暴君桀王因其残暴的统治而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汤,又称成汤,因获得百姓的拥戴而打败了夏桀,并建立了商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兄弟,他在辅佐成王时,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止进食,急于迎客,以表达自己礼贤下士、求才心切的态度。一、历史背景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担任了周朝的辅政大臣,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史记》记载,

商朝 成语-商朝的成语典故

夏商周时期历史典故部分举例如下:

在夏朝,暴君桀王因其残暴的统治而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汤,又称成汤,因获得百姓的拥戴而打败了夏桀,并建立了商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兄弟,他在辅佐成王时,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止进食,急于迎客,以表达自己礼贤下士、求才心切的态度。

一、历史背景

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担任了周朝的辅政大臣,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史记》记载,周公旦在辅佐成王时,经常忙得无暇进食,一吐哺握发。因此,成语“周公吐哺”便成为了勤奋努力的代名词。

二、文化内涵

周公吐哺的词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表达了对于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于人民的责任感。周公旦在辅佐成王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废寝忘食,尽心尽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周公吐哺”也代表着谦逊和尊重。周公旦虽然地位高贵,但他却十分谦逊,不耻下问,听取不同意见并采纳好的建议。这种精神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倾听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三、社会应用

周公吐哺这个词语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位勤奋努力的人。例如,一个企业家在创业初期为了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这种精神就可以用“周公吐哺”来形容。

其次,“周公吐哺”也可以用来激励人们勤奋学习、追求进步。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为了取得好成绩,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思考和总结,这种精神就可以用“周公吐哺”来形容。

总之,“周公吐哺”这个词语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代表着勤奋努力、谦逊尊重和追求进步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周公吐哺”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夏商西周的成语故事?

问鼎中原和一言九鼎的故事

问鼎中原:

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关于夏朝和商朝的成语故事

时间太遥远,相关的资料太少。从大家都知道的情况看,三朝亡国都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君的昏庸、残暴;二诸侯国的兴起。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中央首先要保证***的英明,其次要对地方的势力加以控制,第三要不断加强中央的实力,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来说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说明氏族社会很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汤征诸侯。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明奴隶社会也把“民”的状况如何当做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尚书》中夏书的五子之歌也写到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西周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而正是因为文王的“保民”大德“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帮厥民”(《尚书》)而又吧“保民”视为“德”的突出标志,强调“天命”的归属的转移是以“人王”能否“保民”为依据的。周公就把夏灭亡的原因归诸夏人“不克开于民之丽”,“洪舒于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把殷灭亡的原因归为殷的后嗣诸王“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武王伐殷做《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周公谈到“慎罚”曰:“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周人憧憬“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重民思想在这时已经初具雏形了。

夏商与西周

夏朝的创始人是禹。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舜便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他。禹登位后,推行以宽容对待诸侯,平定四方。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

禹建立夏朝后,仍然推行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禅让制。当初,众人推举皋陶做王位继承人;皋陶早,众人又推举伯益做继承人。但是,当时禹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禹后,启自立夺取王位。于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0多年之久。

夏朝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监狱,这是我国历史上的首次产生。但夏朝初年,政治并不稳固,曾经发生过“太康失国”的事件。太康是启的儿子,即位后不理朝政,被诸侯打败,逃到洛内。直到少康即位后,打败反叛的诸侯,夏朝才开始兴盛起来,这一盛世史称“少康中兴”。夏朝早期结束,进入中期。

帝孔甲时,夏朝开始衰落。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大量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宫殿,引起人民的反抗,对着太阳指桑骂槐:“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真愿意与你一起灭亡!”桀又用武力压迫其他诸侯国,诸侯不能忍受,纷纷叛变。这时,亳地的一个诸侯——商发展起来了,它的首领叫汤。汤推行仁政,以宽容待人,人们都很敬仰他。夏桀听说后,曾经把汤囚禁在夏台,但为财色所惑,又把他放了。汤重用伊尹等贤人,发展自己的势力。大约在公元前 1600年,商汤起兵攻夏,桀的军队大败,夏朝灭亡。夏朝立国约470年,传14代17帝。

汤建立了商朝,改变历法,变更服色。经过伊尹的辅佐,商朝的国力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商朝进入中期后,王位宗室混乱,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见。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叫殷朝。盘庚迁都后,百姓安宁,商朝的势力重新复兴,这是因为盘庚能够遵循成汤德政的缘故。随后,武丁任用傅说,修明政,推行德教,商朝再度中兴。

商朝末年,社会混乱。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纣,是历史上继桀后又一个出名的暴君。他宠爱妲己,兴建富丽堂皇的鹿台,大肆搜刮民财,滥用酷刑。还曾经五次东征。这非但没加强他的统治,反倒引起诸侯反抗,国内的反叛势气像开水沸腾了一般。

纣立九侯、鄂侯,及周国的首领西伯姬昌为三公。前两者都因为不满纣王之意而被处,叔父比干强劝他改正过失,被纣挖心处。周文王西伯听说这些事情后,暗自叹息。纣于是就将西伯囚禁在羑里。后来周朝大臣以财物和美色为代价,使纣赦放西伯,并赐给他弓矢斧钺,使他能够征讨其他诸侯。

西伯被放回周国后,作用姜尚、周公等人,势力日益强大。西伯逝世后,其子姬发即位,自立为武王,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国进攻商朝,与商军决战于牧野。周军大获全胜,趁机进攻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

周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管理,实行分封制。周王自称天子,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分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再将自己的一部分势力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的一块势力范围分给士。再下面就是平民和奴隶。士是统治阶级里地位最低的一级,但却有权力控制平民与奴隶。这标致着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达到了顶峰。

诸侯虽然可以管理自己的领地,有分封其他阶级的权力,但必须忠于天子。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物,发生战争时要带兵保护周王。周朝经过两次分封,全国势力的诸侯达到了八百多个,这样,周王就把治理全国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西周共传了十二个王。第十个王周厉王统治时,严密地派人看守国人,堵住百姓诽谤的口。人民受不了。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将厉王赶走。大臣登位掌权,史称“共和”,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端。

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引起了申侯的不满。因为褒姒不爱笑,幽王于是虚报军情,诸侯来时却没有发现敌情,褒姒望着累得气喘吁吁的诸侯,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于是就多次点燃烽火,后来就失去了信用。公元前771年,申侯起兵攻入镐京,诸侯们都不来援救。西周也就灭亡了。从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各个诸侯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相互争霸。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时,我国已经能够造出青铜器。进入商周时期后,青铜业兴盛起来。最著名的青铜器工艺品是“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出来的最大的青铜器。此外,还有“四羊方尊”等青铜工艺品也很有名。人们称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殷商时期发明了甲骨文,它是一种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原始文字,出土于殷墟。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晚商周初时期,发现了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青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金文”,又称为钟鼎文。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商周时期的文字的主要造字法是象形,但也有了形声、会意等造字方式。

商朝名人典故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商王朝经历17代31王。历经五百余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夏朝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历史上夏朝的存在,因此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应该是商朝。并且按照他们所定的文明标准,中国的文明史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盘庚迁殷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文明史其实只有3000年,而不是中国学者所说的5000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遗址於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之前,这些学者同样认为商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表,使得商朝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学者再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了。偃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成果对夏朝的存在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在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以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以青铜器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也创造了不亚於中原商朝的高度文明,距今有4000年之久。

参考资料:

关于夏朝和商朝的成语有哪些以及简介?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据说,这句今天在许多为官之人耳边警钟长鸣的话就出自商汤伐夏的故事。 商汤,又称成汤,原为商部落首领,居商。夏朝时,商是夏统治下的小国。商汤处处对人民施仁政,很快有40多个小国归顺于他。而夏桀只顾奢侈荒*,致使众叛亲离。后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致使众叛亲离。后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伐桀灭夏。夏朝灭亡后,商汤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夏朝:桀骜不驯、助桀为虐、横行奡桀

商朝:倒戈相向、酒池肉林

1、桀骜不驯 ? [拼音] jié ào bù xùn

[释义]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不驯顺。

[出处]《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例句] 李明是个桀骜不驯的暴徒。

2、助桀为虐 ? [拼音] zhù jié wéi nüè

[释义] 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3、横行奡桀? [拼音]?héng xíng ào jié

[释义]?横行:不循正道而行;奡:夏代寒浞之子,相传是个大力士;桀:夏桀,暴君。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侦报》:“一任他横行奡桀。”?

4、倒戈相向 ? [拼音] dǎo gē xiāng xiàng

[释义] 倒:对调;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典 故

武王伐纣,攻于朝歌。纣王急召大批奴隶进行抵抗。武王大军兵临城下。商奴隶军自知不敌,且均痛恨纣王的横征暴敛的统治,纷纷掉转兵戈攻向后方的朝歌城。

5、酒池肉林 ? [拼音] jiǔ chí ròu lín

[释义]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