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和魔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tamoadmin 2024-10-22 人已围观

简介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和魔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看完故事,我掩卷长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涵义是什么?有人对我说,你太记仇了,然后他说了这句话给我,让我记住?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用法作谓语、分句;可以分开使用

翻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 A killer becomes a Buddha at the moment he drops the kinfe to kill. 2 .A wrongdoer may become a man of virtue once he does good. 长安京姓本为屠。因善导和上劝人念佛。满城断肉京嫉之持刀入寺。兴意。导指示西方现净土相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天童即其识神)。

白话:唐朝长安京姓人,原为屠夫。因善导大师在长安弘法布教,劝人深信因果、改恶向善,念佛求生西方,渐渐百姓家家户户断肉食素念佛;京姓屠夫眼见摊上的肉一天比一天难卖出去,心里不觉莫名其妙,跟人打听,才知道原来城里人是受一个名叫善导的僧人的劝化而纷纷吃素了,心生忿恨之意,提刀闯到寺院,要杀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心知对方得度之缘已经成熟,慈悲地为屠夫开示并劝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大师以其道力遥指西方天空,空中立现极乐净土庄严景象。屠夫不由心中升起极深极切的厌离心,当即发愿舍寿往生,于是爬上寺院旁一棵树,合掌高声唱佛,堕地往生。当时围观的众人皆见阿弥陀佛亲来接引,屠户的神识从顶门出而随佛西去。(节录自百度百科:善导大师) (杂语)山堂肆考。屠儿在涅盘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言改过为善之速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成为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义升格了。其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凉译出的《涅盘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禅宗好谈立地成佛,同惠能所传顿悟之法有关。“立地”是唐宋时的口语,犹言立刻,当下。现代也有运用于文章的,如鲁迅《准风月谈》:“古时候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但因为也有‘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终于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这一种玩意儿,实在已不足以昭大信于天下。”(李明权)

FROM: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赵玄坛菩萨手持铁锏,威武英勇,将军造型,画像经常在云和各地的道场前方两边悬挂,与华光菩萨并排。华光菩萨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在很多寺庙里,赵玄坛菩萨则是身骑虎背,右手高举铁锏,左手扯虎鬃毛,样子更加威武。处州各地的善男信女对赵玄坛菩萨十分敬仰,在碧湖、松阳等地,尚存许多赵玄坛菩萨庙。相传,该菩萨是在云和大源乡的一个老和尚庵升天成佛的,该和尚庵位于香菇寮自然村与方山岭自然村之间,现存的一块平地就是老庵基。在这里,曾经上演了云和本土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凶恶的地方官吏,名叫赵玄坛,负责地方官府的钱粮征收,他为人歹毒,每到一户人家,就要该户杀鸡给他吃,不然,就要多收钱粮,并拳脚相加,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一日,他来到大源乡桥头村,进入一户人家,要求杀鸡给他吃,可是该户人家只有一只母鸡带一窝小鸡,他认为母鸡无法吃,也只好作罢。于是该户人家开始在小风炉里煮竹笋给他吃,正当竹笋下锅的时候,突然母鸡飞上风炉,将锅打翻,赵玄坛想吃笋也不成,母鸡也被火烧去了许多鸡毛。赵玄坛非常纳闷,风炉上生了火,母鸡敢冒着生命危险打翻锅子,感觉此事有蹊跷,于是问主家笋从何来。主家带他来到挖笋的竹林,找到了出笋的地方,只见一条蕲蛇(本地最毒之蛇)盘在原处。他当即泪雨如飞,对天而跪,仰叹道:“天要亡我,又何救我!”原来,老天有意要灭他这凶神恶煞般的钱粮官,派出蕲蛇来咬竹笋,喷上特别的毒液,欲置他于地,可母鸡不计前嫌,大仁大义,奋不顾身,救了他一命。注:讲这个故事的人不知道蛇毒在高温下会失去毒性吗?是上天不懂科学还是讲故事的人不懂科学呢?没文化真可怕!

从此以后,他辞去了钱粮官一职,决心遁入空门,修心为善。他来到位于香菇寮村与方山岭村之间的一个小庵,此庵原有一老和尚,非常清贫,对徒弟也非常严格,规定需七天才烧一次饭,七天只能吃一餐,赵玄坛就这样跟着师傅度过了(三七)二十一年,严守清规,替周围的村民做了不少好事。一天早上,又到了做饭的日子,山中大雾弥漫,由于多日未生火,已无火种,只好到方山岭村借火种。来到方山岭村,由于多日未吃饭,村民看到赵玄坛师傅身体虚弱,给了他一团糯米饭,并借给了火种,让他回庵里去。但他首先想到老和尚已多日未吃,快要饿了,就快步返回,当他在近庵处,忽然见一只老虎扑面而来。人说,向佛之人不怕虎,果如其然,他平静地对老虎道:“畜生,汝若食我即张嘴,待将饭食与了师傅,自会钻入汝之大口。”虎摇头,又道:“畜生,汝若作我之座骑即伏,待将饭食与了师傅,即来骑。”当即,虎伏下,点头。赵玄坛师傅快速将糯米饭给了师傅,并生了火,来到老虎身边,骑上了老虎。顿时,雾气腾升,光芒四射,老虎腾空而起,升入天空,尔后,不见踪影。其师傅来到门外,对着天空:阿弥陀佛!终于度你成佛了。

此后,村民们为了纪念赵玄坛师傅,各处设立小庙,佛像都是持锏或是骑虎的,并命名:处州桥头赵玄坛菩萨。正是:万恶做尽鸡不究,化得善心水长流,七日一食遁空门,骑虎成佛天共久。

上面这段纯属胡扯,赵玄坛、华光天王马王爷都是道门尊神,跟沙门完全没关系。

赵玄坛又称赵公明,史上有几种记载,包括道门典籍与小说作品

1. 最早见于晋代,时为督鬼之神人。

晋干宝《搜神记》曰:“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晋陶潜《搜神后记》载:“赵玄坛,秦代人,得道于终南山”。

同时是五方瘟神之一

梁朝陶弘景《真诰。协昌期》有:“天帝告土下冢中直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某国公位甲乙年如千岁,生值清真之气,管神宫,翦身冥冥潜宁冲虚,辟斥诸禁忌,不得妄为害气”。

明代《列仙全传》云:“赵公明为八部鬼帅,周行人间,暴杀万民,太上老君命张天师治之”。

2.元明时期,赵公明演变为财神

元明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

明代陆西星《封神演义》之赵公明出现于第四十六回“广成子破金光阵”。太乙真人破解闻太师之“化血阵”,闻太师无计可施。忽忆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乃亲自乘骑黑麒麟,挂金鞭,往罗浮洞来。邀其前来助阵。赵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虽公明武艺高强,法力无边,终为太公所杀。灭商后太公封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

3. 影响最广的

《典籍实录》:赵公明乃“日之精”。上古时,天上现十日,尧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内为鬼王,发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骑黑虎,执银鞭,隐居蜀中,乃赵公明也。后正一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让其守护丹室,丹成之后得一份,变化无穷,法力大增。天师又使其护玄坛,故以“正一玄坛元帅”称之。天师升天后向天庭保举,封其为“天将”。

明初宁波知府王琎《琅琊金石辑注》曰:“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汉族民间对财神之信仰远早于《封神榜》。有“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

然对财神之普遍崇拜应在《封神榜》问世之后。

考各地汉族民俗,民间信仰之财神为太公封神时所封之赵公明。

立地成佛的上一句是什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意是指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后来发展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

因为你的记仇被说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很恰当。但是那个人是想让你记住不要太过于记仇,有时仇恨会让人蒙蔽双眼,在这种性格还未对你自己以及他人造成不好结果的时候,尽早把这个“记仇”的性格改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上一句是不是“举起屠刀,放火”?!即便不是也是类似吧?!不然是什麼?!

立地成佛的上一句是放下屠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是劝人向善的目的,佛祖说只要你有心向佛处处皆是灵山,无论之前犯过什么错误哪怕穷凶极恶只要你有一丝向善之心,一丝修佛之心,就可以立地成佛,浪子回头金不换是指做错事的人如果回头改过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能回头是非常可贵的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是要作恶的人回头作善就会成佛。因为佛教认为,每个人本性都是佛,所以回头可成佛。有一个故事和这句话有关据佛祖统纪卷记载,有一个屠夫突然发现城里的人都不来买肉了,生意变得很糟糕后得知由于善导大师来此讲经说法劝人念佛向善。

以致于各家渐渐改食素于是愤怒来杀,善导大师为其开示并劝其往生西方此屠夫善根深厚,当时就发愿往生。高声念佛当众便蒙弥陀接引了,这句话的屠刀可以引申理解为一切恶的思想和行为。

放下情刀。立地成佛下一句怎么接

这句话的出处是宋代高僧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出自清代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情刀,立地成佛的上一句如下: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正音] 佛;不能读作"fú"。

[辨形] 屠;不能写作"署"。

[近义] 痛改前非

[反义] 不改悔 屡教不改

[用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单用作"放下屠刀"或"立地在佛"。一般作谓语。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一句古语,意思是诚心悔过向善,就能成为一个好人。

古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给了那些坏事做绝的人以机会。意思是说,只要心中起了善念,从此开始做好事,照样可以成为一个好人,甚至成为“佛”一样的圣贤之人。并不是说你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是说只有坏人放下屠刀,才能够从一个坏人变成了好人,才具备成佛的条件。

含义解析

一个人手中的刀,既然叫“屠刀”,那一定是杀过人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是很残忍的或者是数量很大的。既然这样,那他一定就有同党,也有很多敌人。他想要“放下屠刀”,一来,同党不会答应。同党必然要求他始终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认为他“放下屠刀”是一种出卖,是一种背叛的表现。

二来,敌人不答应。他既然杀了人,自然就结下了仇恨。他想放下屠刀,封刀不,但是,他杀掉那些人的亲戚朋友,绝对不会饶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