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800个简短句子大全-成语典故 800个
tamoadmin 2024-11-11 人已围观
简介历史典故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1、望梅止渴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指想象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与画饼充饥意义相近,有时一起连用。但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借助想象来安慰自己。而画饼充饥则比喻徒有虚名的东西于事无补,也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2
历史典故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
1、望梅止渴
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指想象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与画饼充饥意义相近,有时一起连用。但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借助想象来安慰自己。而画饼充饥则比喻徒有虚名的东西于事无补,也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
2、四面楚歌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
3、卧薪尝胆
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4、背水一战
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意指背靠临近河水之地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其本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5、围魏救赵
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成语故事简短总结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防微杜渐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
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他是楚肃王的儿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国当是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长——音掌,长官,首领的意思。
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
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
车盖——这是车篷。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
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
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汤——汤,就是热水。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
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
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
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
注释
昔――――从前、过去的意思。
御――――指鲁侯亲自迎接的意思。
觞――――动词。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时一种音乐的名称。
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脔――――切成块状的肉。
评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纷繁芜杂的;人们做事都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释
屠――――屠宰,宰杀牲畜。
殚――――尽,用完用尽。
家――――家庭的财产。
技――――屠龙的本领。
评点
世界上并没有龙这种东西,但朱泙却硬要去学杀龙,结果只能是耗费光阴,所学非所用。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评点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黔——音钱,就是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
庞然——庞,音旁,庞大,形体或数字很大。庞然,身体高大的样子。
应应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音害,惊骇,就是恐惧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开、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双方对打。
狎——音狭,表示亲近但态度放荡、不庄重。
踉——音狼,踉跄,乱步行走的样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声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东集》。
评点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说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想念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门,则殆矣,吾吾非至于子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
灌―――-灌溉、注入的意思。
泾――――泾水,这里指水脉。
涘渚崖――涘,水边。渚,水中间现出的小块陆地。崖,河岸。
河伯―――水神。
若――――海神的名字。
殆――――糟糕、危险的意思
评点
本文嘲讽了那类“听讲过一些道理,便自以为什么都懂,再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教导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
攘――――窃取、偷盗。
或――――某人、有人。
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损――――减少。
已――――罢了、停止的意思。
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评点
偷鸡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痛改前非谓之大勇;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音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评点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有典故的成语
一 成语故事八仙过海总结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关于他们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载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 *** 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叫,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
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作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 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当心我的厉害!” 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吕洞宾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二 人们口头总结故事的成语
《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版在乎山水之间也——醉权翁之意不在酒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高居,蝉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列子·说符》载:杨子的邻居丢了羊,带领很多人去找没找到。杨子问为什么,回答说:“岔路很多,不知道羊去了哪”——歧路亡羊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滚瓜烂熟 铁树开花 天下乌鸦一般黑 鸡飞蛋打 翻箱倒柜
来源于古代文献的成语(破釜沉舟) (沧海桑田 ) (一饭千金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来源于人们口头总结的成语(不可理喻) (据为己有) (无精打采 ) (一见钟情 )
三 成语故事简介,意思,总结
帮闲钻懒
发音 bāng xián zuān lǎn
释义 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出处 元·王实甫《西专厢记》属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示例 帮闲钻懒为活计,脱空说谎作营生。(《元明杂剧·陶母剪发待宾》)
好吃懒做
发音 hào chī lǎn zuò
释义 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 *** ,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示例 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意懒心灰
发音 yì lǎn xīn huī
释义 心、意:心思,意志;灰、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示例 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
害人不浅
发音 hài rén bù qiǎn
释义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示例 无
四 从“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教训
唇亡齿寒?
给你讲个故事
当年 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就考虑到了 唇亡齿寒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五 写出12个从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成语
草木皆兵
滥竽充数
退避三舍
买椟还珠
破釜沉舟
坚壁清野
入木三分
初出茅庐
负荆请罪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question/2974006
//./q?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B9%CA%CA%C2%D6%D0%D7%DC%BD%E1%B3%F6%C0%B4%B5%C4%B3%C9%D3%EF&fr=t
六 初一人教版上册xx之战、成语典故简介总结
1、牧野之战
战役双方:周武王,商纣王
战役时间: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战争背景
牧野之战战场图[1]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600多年后,传位至第31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即周文王。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前1053年,姬昌出兵东向攻黎(山西治市西南);前1052年,攻邘(今河南省沁阳市);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宠臣崇侯虎的崇国。这三场战争胜利后,周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同年,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2-4]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
牧野之战地图
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联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帝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2][5-6]
编辑本段战争结果《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随后联军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四处征伐忠于的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而杀之。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7]
编辑本段战争意义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8]
编辑本段年证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年代有44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
根据《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
《竹书纪年》记载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27年。
《尸子》记载:“武王伐纣,鱼辛谏曰:‘岁(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从”。《荀子·儒效篇》说:“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淮南子·兵略训》也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根据计算推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
《利簋》铭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岁鼎克昏”是指岁星、昏星(水星)位于金星的两侧,三星鼎足,可推断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12月28日早晨6、7点钟。
明代黄道周有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53年(戊子岁)之说。
黄宗羲的《历代甲子考》与《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记载武王克商发生在前1122年(己卯岁),并多次与朱朝瑛辩之。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1998年12月20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上,江晓原结论,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七 孟子归纳总结出来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孟子》中的成语和出处,这个页面很全了
//edo/yuwe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7567
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庄子》里的成语和故事。
至于更全的《庄子》中的成语和故事,请看如下两页
//graceice.bokee/4008022
//news.sina.cn/o/2004-12-16/08484539399s.s
八 我要写总结,请问要用到哪些经典句子或者成语,表达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回有三顾茅庐的刘备,答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书籍、报刊和教科书。 2、上网查询资料。 3、问问身边的人,听他们说说成语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爸爸的讲述 有哪些成语中有名人故事 凿壁偷光、指鹿为马 毛遂自荐、破釜沉舟 上网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暗度陈仓——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蝉、玉环 书籍、报刊、教科书 名人都有过那哪些成语故事 蔺相如完整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当军师。 四 、结论 1、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我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2、成语中的名人一般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歌颂了一位英雄。
九 两人的成语故事表演,要有总结。
半途而复废
东汉时,河制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总结 中途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词目 半途而废
十 收集整理富含哲理的寓言、成语故事、典故、名言等五则,并把它们包含的哲学道理总结出来。
寓言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一个地方,城门下有个池塘,鱼儿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起了大火。条鱼儿见了大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 但是,其他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它们居住的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逃跑。结果,除了那条逃跑的鱼外,别的鱼都遭了殃。原来,城门失火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救火。大家从池塘里取水往城门上泼,不会儿,城门上的火熄灭了。但池塘里的水却被淘干,结果。没有逃走的鱼全都遭了殃。
这个寓言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城门与旁边的水池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联系的。城门失了火,这就是条件。由于失了火,池塘里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就使它们建立了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也是如此。人取水救火从而使鱼儿与城门建立了联系。逃走了的那条鱼明白这一道理,保全了性命,没逃走的鱼儿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遭了殃。
其实,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的,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无一不是如同火一水一鱼的联系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当然,客观世界的联系要复杂得多,有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勺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处理客观事物联系时要加以区别的。这些联系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队比订正确地认识它,从而创造定的条件使之有利于人类,陌术能主观任意地否定它。否则就会遭殃。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或者说总是运动的
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专门研究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议论,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
事物是变化的 不能老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
水滴石穿 量变引起质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量变引起质变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没有分清矛盾主次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蝉在一边鸣叫,一边喝着树上的露水,不知道螳螂在蝉身后,它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想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身旁也想要吃它,黄雀正伸长脖子,想捉螳螂,却不知大树下有人正准备拿弹弓射它。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有问题请追问 以上资料由我们各大网友整理出来 非本人原创 仅供参考 如有错误 请提醒 谢谢
成语典故(文言文)和寓意
有典故的成语有按图索骥、按步当车、安居乐业、安然无恙、安如泰山等。
1、按图索骥
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典故最早见于《汉书·梅福传》,《艺林·伐山》亦有相似典故。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板。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中性,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安步当车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意思是指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苦生活,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是一个偏正式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中性词。
3、安居乐业
是一个成语,出自《老子·八十章》。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
4、安然无恙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在现代汉语中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5、安如泰山
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意思是指安稳得如同泰山一样,形容稳固,不可动摇。该成语构词方式是主谓式,在句中作谓语、宾语。
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1. 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后也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2. 寓言故事(文言文)带寓意和意思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意思:郑国有个人想去买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写在座位上,他匆忙上集市,忘了拿尺寸,他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了。”又回家去取,等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
寓意:要根据事情的变化去处理事情,不能墨守成规,事情变了,我们处理的方式也要改变。
3. 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要简短的,有寓意的,不要《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 求两个古文的成语故事以及注解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求名誉,地位财贷等厌.” 感悟: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益者三友也是出自论语的季氏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感悟: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起的,还好网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气,如果你想找寓间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议你去买本四书,大学和中庸可以自己看着修身,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说足够我们终身受用了.。
5.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
6. 求几个古文的大意,成语和含义.1.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邯郸学步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1、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①昔(xī)——从前,过去.步——行走,走路.②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仿佛——大略、大概.③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④匍匐(pú fú)——爬行.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 例 邹韬奋《萍踪寄语》:“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没有什么好报告.”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典 故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7.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鹦鹉救火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1]
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有一鼓作气、四面楚歌、望梅止渴、画地为牢、声名狼藉等。
1、一鼓作气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意是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在句子中主要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四面楚歌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如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他想来当真没有多大把握能够冲的出去。
3、望梅止渴
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指想象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是一个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作宾语、定语等。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年代早已过去,人们要听的是真话。
4、画地为牢
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其本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
5、声名狼藉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意思是比喻名声非常恶劣,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是我整理的推荐成语故事(精选19篇),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 篇1话说东施效仿西施捂心皱眉,不但没有使自己变得漂亮,反而让大家觉得她丑得可怕,纷纷避开。由于东施的鲁莽模仿,使得家人们没有脸面出门。为了家人有脸面、有光彩,东施决定让自己真正的漂亮起来!她四处打探,不停地寻找变美的良方。终于有一天,她从邻里的聊天谈话中得知越国的X城Y市有一个神医会整容手术。看到希望的东施欣喜若狂,第二天天没亮,她就驾着马车火速赶往神医的诊所。
千里迢迢来到X城的东施很快就找到了神医,并将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神医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丑女,无奈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整容可是一个很大的手术,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手术一旦失败会直接毁容甚至危及生命,你要三思啊。但无论神医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打动不了东施那如山岩一般坚不可摧的信念。于是,他叹了口气:三天之后进行手术,你先调养一下身体。
东施激动地在茫茫人海中都能清楚地听到自己急促地呼吸声,她多么希望能快点进行整容手术啊!第一天、第二天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了。
手术非常成功!神医意味深长地看着已经变得美貌如花的东施,抚着胡须说:可别忘了给手术接口涂抹保养品,如果感到不适马上回来复诊可东施一句也没听进去,头缺像捣蒜一样地摇摆着。
东施回到故乡,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吓了一跳。可不是嘛,光滑的皮肤,纤柔的腰肢,就连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哪像原来那个丑八怪。大家对待东施恭恭敬敬,就连原来比她美上百倍的西施见到她也忍不住低下头
东施越来越得意,她开始忘形起来,保养品、保养精华什么的只涂了几天,就被扔进了垃圾推理。到了后来,虽然感觉腿有点难受,脸颊发热,但被赞美蒙蔽头脑的东施根本不放在心上,幸好父母发现了异常,连夜将她送到神医哪里,才把女儿从生线上拖了回来。
看,爱美之心虽然人人皆有,但不能为了美丽漂亮而损害了身体,那样只会得不偿失。
成语故事 篇2从前,有两个细菌,一个叫旺财,一个叫富贵。它们天天盼着能有一个家,还幻想着能不劳而获。于是,这两个细菌躲进了一包已拆开的零食里。这包零食的主人是一个名叫小明的小男孩,当他开始往嘴里倒零食时,青青和红红趁机混了进去。
两个细菌开始在乐乐的大门牙上蛀了两个洞洞,因为洞很小,所以乐乐没感觉。每当晚上,乐乐都要吃零食,吃完后还不刷牙,所以牙缝里留了些零食。这可把旺财和富贵乐坏了,它们吃得饱饱的,这小洞可再也容不下它们了,于是它们就把洞一倍一倍的扩大。
终于有一天,乐乐的牙齿突然剧疼痛起来。忽然,他发现洗手间的台面上有一支站立的牙刷和一支牙膏。“请让我来帮你消除疼痛吧!”牙刷一边说,一边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接着牙刷用身子上下滚动,并用牙膏刷出丰富的泡沫,再用水冲洗,这时细菌抵挡不住水流的冲击,和牙膏沫一起被冲走了。连续刷了几天,小明的牙齿不疼了。
小明吸取了教训,以后爱上了刷牙。
成语故事 篇3我读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不光学习了很多成语,还知道它们分别对应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欢幽默诙谐的叫《空中楼阁》的故事。 故事讲了一个财主从没出过远门,一天他看到邻村的一栋楼房很羡慕,心想:“我有钱,也可以造呀!”财主一回家,就找了几个工匠来造楼房,工匠们很快就买来材料,开始打地基造房子了。有一天财主来看,很不满意地说:“我要的`是三楼,谁让你们从一楼开始的。”工匠们哭笑不得赶紧放下东西走人,只留下财主一个人在地基上发愣。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金钱是永远抵不过智慧的,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学习那无知的财主哦!
成语故事 篇4小青蛙坐在井底的家里正在聚精会神地上网,嘴里还哼着流行歌曲。小青蛙正哼得起劲,一只来觅食的小麻雀降落在井口。它低头往井底四处张望,看见悠闲自在的小青蛙。小麻雀便喊道:“小青蛙,小青蛙,你怎么不到井外面来看一看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多么繁华,多么精彩!”小青蛙听了小麻雀的这番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小青蛙说:“我觉得井底比外边的世界更好。”小麻雀反问:“小青蛙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我们从小就听过《坐井观天》的故事,难道你想当故事里的‘井底之蛙’吗?”“小麻雀,做井底之蛙不好吗?你看看我家里有笔记本电脑、电话、手机、电视机,还有不计其数的书籍。我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在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查不到的。还可以在网上和QQ好友视频聊天。用固定电话和手机可以和外界畅通无阻地保持联系。通过看电视我能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我博览群书,学习了很多知识,所以一般人叫我蛙博士。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小麻雀听得入了迷,惊讶地说道:“小青蛙,现代科技给你带来这么大的方便啊!”
成语故事 篇5咦,冯老师拿了一副扑克牌在手里,让我们猜扑克牌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有人猜变魔术,有人猜玩游戏,还有人猜读扑克……但都不对,那答案到底是什么?
哈哈!让我来揭晓答案吧!
冯老师先把扑克牌扔向几个地方,让大家去抢。扑克牌飘飘洒洒,落在了二组和一组之间的过道上,大家一拥而上。
我看见桌子旁边有一张扑克牌,连忙捡来起来。我准备回座位了,发现在另一个地方还有一张,我闪电般地“飞”来过去,唉,没抢到,真可惜。我只抢到了两张,但有位女生居然抢到了八张,真是眼疾手快啊!相反,一张没抢到的人也有。
然后,冯老师让我们用抢到的扑克牌来组成成语。
我说的是“一心二用”,因为我拿到的是一张“Q”,我同桌说的是“三心二意”,就是“3”和“2”。然后二组的同学说“两面三刀”,也就是“2”和“3”。
过了一会儿,冯老师让我们讨论。我看到有个同学手里有张“8”,灵机一动,想到“八方来财”、“八仙过海”。
激烈的讨论感染了大家,同学们开动脑筋,“九牛二虎”、“七上八下”等带数字的成语源源不断地从同学们口里涌出来,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
随后,冯老师让各小组用成语编故事。同学们都绞尽脑汁地思考怎么编故事,我在脑海里搜索:和“七”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呢?
时间到!我们小组先上去讲故事:“不管做什么都要一心一意,上课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写作文要力争一鸣惊人,举重要用九牛二虎之力,射箭要百发百中”
二组的同学不甘示弱,也用了很多成语,但他们的分没我们高。真高兴啊!
一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们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这堂课,让我们在娱乐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冯老师的用心良苦。
成语故事 篇6一个农夫干活累了,扛着锄头坐在大树的一块儿石头上。平坦坦凉森森舒服的很,他一下子就睡着了。
恍恍惚惚间,他好像看见一只灰色的兔子笨拙的跑来,他有心想吓它一下,“呔”的大喝一声,兔子吓得双目圆睁,慌不择路的撞晕在树根上。他揪着兔耳朵,想着今晚有下酒菜了,他正喜滋滋的,哪想突然耳边有娇娇弱弱委委屈屈的少女音:“恩公,我是来报恩的,你做什么将我的耳朵扯的这么痛呢?”他一呆,一回头,灰布衣裙的少女挺着长长的兔耳向他巧笑言兮…… 他怀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一松,醒了,拍拍胸脯说还好这是个梦。一抬头,面前竟果然有一少女,身着灰色劲装,柳叶弯眉,杏眼桃腮,只是没有长长的兔子耳朵,此刻她慌忙的收回手,神色有些慌张,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知在想些什么。
农夫有点惊讶,随即想到自己真是糊涂了,这根本就不是个梦。一松气,他开始动脑子了。他不是没有看过”田螺姑娘”这样的戏本子,也听说过些山里的妖成的精来报恩,他虽不知自己何时有恩于这兔子,但既然她口口声声要报恩,料想她肯定没什么经验,天真幼稚,容易欺骗……他的唇边弯起一抹奸诈的弧度:“姑娘,您真是知恩图报,请随我来,随我来。”少女明显的露出疑惑神色,胸口黑色的小包裹差点掉出来。她紧了紧,看看农夫,后者显然没有注意到她怀里有个小包裹。看着面前那位仁兄似乎想到了什么美事儿,口水都快从咧开的嘴角流出来了,她也情不自禁地绽开了一个奸诈的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农夫俨然把她当成了家里的专属女仆,她需得扫地擦灰做饭还要洗他臭烘烘的袜子,而农夫高兴的吃着茴香豆喝着小酒翘着二郎腿,她需得整理猪圈挤奶打猪草,而农夫一天甩着膀子这溜溜那串串。
农夫觉得自己的命真是好,先是白捡了一个傻了吧唧要报恩的兔子女仆,又是这么清闲的好好歇了这么多天,他思忖着要不要抓几只兔子和这“兔女仆”先配个对,生下几只机灵能干的小兔子,嗯,照样做女仆,他也可以开家政公司了,现在这个小镇树立品牌,然后再发展推行到县城,再扩展到全国。最后再走向世界,他仿佛看见自己坐在真皮旋转椅上,喝着龙井,抽了中华。美滋滋的听着手下喊他“总裁”,他乐的哼起了小曲儿,暗暗钦佩自己的聪明才智名字。他都起好了,就叫”兔女郎家政公司。”
翌日午觉后农夫醒来发现家里没有一个人,他有些纳闷,便又坐在大树下等那只兔子回来,他等啊等啊,从午后等到傍晚,从傍晚等到深夜,等到自己饥肠辘辘精疲力尽,才气急败坏的回家去。
一看门,他吓傻了,家里像被洗劫了一样,所有值钱的不值钱的全都没有了。他摸摸自己怀里那个黑色的小包裹,里面儿装写他全部积蓄。没了!没了!他记起自己刚见到少女时她慌慌张张收回的手。“兔女仆”竟是个女飞贼!他”咕咚”晕倒在地上,一张洁白的便利贴,飘到了他脸上,是少女娟秀的字,”多谢你引‘兔’入室”,还有一个萌萌的兔子表情……
成语故事 篇7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成语故事 篇8旧的龟兔赛跑,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由于兔子的骄傲自大,导致他的可悲下场。
早晨,太阳公公迈着轻盈的步子爬上山头,把光和热送给大地妈妈,小白兔蹦蹦跳跳来到小河边散步。动物们也纷纷来到河边,唱的唱,跳的跳,跑的跑,叫的叫……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既像街上卖菜的市场乱红红的,又像斗牛的训练场,紧张有序。
乌龟挺胸抬头,慢条斯理的从小白兔面前走过,还踩了小白兔一脚。按理说他应该向小白兔道歉,可他面不改色,还大声嚷嚷:“挡住我的去路了,还不开!”小兔子很生气,说:“你别骄傲,有本事我们来场比赛如何?”“比就比,谁怕谁!”乌龟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乌龟和兔子找来了小马做裁判,小马喊:“预备——开始!”小兔已经跑的很远了,乌龟还在慢慢的爬着。过了好一会儿,乌龟问兔子你跑这么远了,怎么还没见那棵树呢?兔子听了想乌龟会不会骗我呢?可他喊的声音很着急。于是兔子停了下来,也对乌龟喊:“是啊,我跑那么远了,怎么没见那棵树呢?”于是兔子和乌龟一起寻找那颗树,找了很久,他们也没有发现,却发现一个个枯树桩。原来树都被人砍掉了,他们只好伤心的离开了那熟悉的地方,回了家。
但是乌龟和兔子和好了,他们决定永远都不比赛了,而是要一起保护森林的每一棵树。
成语故事 篇9从前宋国有位农夫,他美了一群小猪,到了冬天,他怕小猪受冻就捡来了许多干草,放进猪圈里,来为小猪取暖。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伸手不见五指,一只迷失方向小的小兔子,找不到了回家路,它觉得又冷又饿,浑身直打哆嗦,想赶紧找个暖和的地方住下这时它看见一个农家猪圈,里面有很多杂草,心想不如今日晚我就在这住一宿,有我最爱吃的食物,又能取暖。等天亮再走。余是,小兔子就偷偷的溜进了猪圈。因为天太黑,兔子不小心掉进了猪粪坑里。任凭它怎么折腾,始终没有跳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来喂小猎,他看见掉进粪坑里的兔子,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心想:今天终于能吃上一顿荤的了,他捞起兔子,拿到房交给妻子,给他炒了一锅香喷喷兔肉,俩口子吃着这味香可口的免肉,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天天吃到兔肉的话,那该多好呀!农夫想着想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余是他天天守在猪粪坑旁,希望能每天吃到免肉,可是那有不劳而获的事呢光想着吃免肉,他也不精心养猪了,后来随着他的小懒情,小猪便一个个连冻带饿的都掉了。
当邻居听到这件事以后,就给故事取了名子,叫守猪待兔,后来经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把守猪待兔改成了守株待兔,因为猪和株是同音,所以后来名扬天下的成语故事守朱待免,就是因这个故事而起。
成语故事 篇10"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成语故事 篇11成语名字宜嗔宜喜
汉语拼音yí chēn yí xǐ
近义词:宜喜宜嗔
反义词:面无表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成语解释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宜嗔宜喜造句她的性格真好,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满面春风宜嗔宜喜地做起来。
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成语故事 篇12成语名字上医医国
汉语拼音shàng yī yī guó
近义词:安邦治国
反义词:下医医病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成语解释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上医医国造句上医医国是忠臣的鸿鹄之志最高理想。
上医医国的成语故事
“上医医国”论的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人文志士每以“活国医”、“医国策”自诩。黄庭坚《见子瞻灿字韵诗次韵》曰:“诚求活国医,何忍弃和缓”。陆游《小疾偶书》“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辛弃疾《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馈河豚》“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成语故事 篇13拼音:jíqǔ
释义:引申为吸取、吸收。
出处:清?陈维崧《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词:“?楼小倚,阑干外,汲取春流浅试。”
用法:动词;常用作汲取经验、汲取营养,汲取知识等。
英语:draw;derive;dip;draft;scoop;
详细释义
“汲取”的意思是吸收、吸取的意思,可用作吸取知识、经验,吸收精华、营养等。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发音,“汲”不能读成“xì”或“xī”。常用的词组有:汲取经验,汲取知识,汲取养分,汲取教训等。
汲取的近义词
吸取 吸收 摄取
汲取的反义词
剔除 发散 排泄 屏弃 忘却
汲取造句
我们要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句子,从中得到丰富的经验。
学习就是在不断汲取精华的过程。
小宝宝一岁前主要靠汲取妈妈的乳汁来获得营养。
成语故事 篇14成语名字半疑半信
汉语拼音bàn yí bàn xìn
近义词:半信半疑、半信不信、可有可无
反义词:坚信不疑、确信无疑
成语出处唐·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成语解释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疑半信造句这事有点悬虚,弄的大家都是半疑半信。
半疑半信的成语故事
古筑城曲五解 唐代 元稹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言,莫问城坚不。平城被虏围,汉?城墙走。
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成语故事 篇15成语利令智昏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
利令智昏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野王位于韩国的上党同韩国内地之间的重要通道。野王被占,上党就孤立了。上党的地方官冯亭,准备归附赵国,希图得到赵孝成王的保护。
赵孝成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平阳君”赵豹不同意,他说:“无故受利,会招致祸殃的,不如不要”。“平原君”赵胜说:“不要白不要,如此一大块好地方,不费任何代价,送上门来还不要吗!”赵王赞成赵胜的意见,就派他去接收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可是这一来,把秦国激怒了。秦国又派白起去打赵国。在这次战争中,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覆没。
司马迁对此评论说:“平原君”赵胜,在当时虽然也算是个著名人物,但是他的眼光到底还是太短浅了些,因为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理智不清,这就是所谓“利令智昏”啊。
成语故事 篇16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者,以罪论处!”朝野上下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当时主管军政的右司马以他的机智,委婉的用猜谜方式劝谏了庄王:“臣在南方时,见到一只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啊?”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此后,楚庄王整顿朝纲,重振君威,没过多久把楚国治理得国富兵强。
成语故事 篇17注音lí huáng pìn m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让孙阳(伯乐)挑选出很多千里马。伯乐老了,秦穆公问他有没有继承人,他推荐九方皋。九方皋出去找了三个月回来说在沙丘有匹**的母马,可派人牵回一匹纯黑的公马是匹好马。伯乐认为九方皋更能相出马的内在素质。
出处盖昔人论书,有脱墼之诮,米公得此意,故所作如此。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解释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牝牡骊黄
同韵词千金市骨、云从龙,风从虎、访贫问苦、各为其主、孤犊触乳、莺歌蝶舞、松形鹤骨、继踵接武、分甘同苦、重珪迭组、......
英语superficiality
成语示列骊黄牝牡谁能究,尘埃物色难参透。
成语故事 篇18成语典故 情投意合
成语拼音 qínɡ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故事或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成语造句 我们相聚既久,~,岂不知远别为悲?(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 心心相印、情同手足、志同道合
反义词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歇后语小二黑结婚
成语英译 hit it off
成语故事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后为逃避战火来到江南桃花坞,很多崇拜她的文人前来拜访她。有一年她用红梅花粘出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杏花村秀才明白其意,第二年用杏花粘上下联“杏林春暖第一家”。从此两人情投意合地生活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篇19注音qǐng zì wěi shǐ
出处王必欲致士,请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史记·燕召公世家》
解释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用法作谓语;比喻自愿带头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先自隗始
押韵词珥金拖紫、洛阳才子、得寸思尺、叹为观止、耍笔杆子、疑心杀子、夹板医驼子、一棍子打、未卜生、须眉男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振兴燕国,想招揽天下贤才为之服务,就与谋士郭隗商量计策。郭隗说:“今大王想招揽贤才,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那么比我能干的人肯定会来归附的。”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
成语示列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唐·韩愈《与于襄阳书》
成语 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 历史 故事 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 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 句子 。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词语辨析:
不欺暗室读音:bù qī àn shì
不欺暗室的 近义词 :暗室不欺
不欺暗室的 反义词 :光明磊落
不欺暗室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不欺暗室如何 造句 :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做不欺暗室的人。
2、有道是君子不欺暗室,而窈窕淑女,亦当自守矜严,如此看来,你这姓李的小子不是君子,你这小丫头更不算淑女。
3、洪金两人赶上了神农帮的队伍,纵然不舍,洪金还是快速地跃下马来,他是个正人君子,不欺暗室。
4、贯良这一丝冲动来得甚是突然,让他心中不由自责起来,要知贯良自小就学过,君子不欺暗室,更何况对面坐着的是自己的嫂嫂。
5、我二哥他是一个满腹经纶不欺暗室的人,跟他比起来我真是腹笥甚俭。
6、君子不欺暗室,若这时候在月儿身上上下其手,林风会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
7、蓝大龙头请自重,我王朝行得端,坐得正,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典故: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蒲国人,生活的时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卫地多君子”,历来人们都将蘧伯玉作为卫国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贤德,人们十分敬重他。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们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恪尽职守。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灵公与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夫人听后马上给灵公上酒道贺。灵公说:“你为什么要向我道贺呢?”夫人说:“开始我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一个人是这样的贤德之人,现在知道在卫国还有一个和他一样贤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就有两个贤臣了。国家多贤臣,是国家之福,怎么能不向您道贺呢?”灵公说:“说得好!”然后就把真相告诉了夫人。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兵强马壮、人民富裕,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试探。那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我们如果贸然攻打卫国肯定会吃败仗的。”赵简子马上就取消了攻卫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经常对自己进行 反思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贤人总是对自己的道德与行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一直认真的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无出其右故事的主人公:
孟舒,高祖拜为云中守。因匈奴犯边,士卒战数百,坐罪免官。文帝立,官。
田叔,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无出其右是什么意思?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无出其右出自哪里?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词语辨析:
无出其右读音:wú chū qí yòu
无出其右的近义词:天下第一
无出其右用法:复句式;作定语、谓语
无出其右如何造句:
1、看此片会发觉周星驰在香港喜剧界的影响力真的无出其右。
2、他的棋艺高超,这一带无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说他的小说好,是无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民国以来,张大千执画坛牛耳,成就之大,无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准确,全校师生无出其右。
6、两年前就已经达到筑基境六层,不仅天资卓越,也十分勤奋,风头一时无出其右。
7、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8、黄言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隐藏的如此完美的组织,势力之大,确实无出其右。
9、纪春身上立时寒热两极,骤寒骤热之间煎熬万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无出其右。
10、杨锦英自诩天赋才情,整个清风城无出其右,年轻一辈****,别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无出其右典故: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
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
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押解到都城长安。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王去长安。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奴,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刘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 教育 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
心里一高兴,有意重用他们。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长官,有的做了诸侯的相国,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汉中守。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夏雨雨人故事的主人公: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夏雨雨人是什么意思?
雨:前一个“雨”,名词, 雨水 ;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夏雨雨人词语辨析:
夏雨雨人读音:xià yǔ yǔ rén
夏雨雨人的近义词: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夏雨雨人文言文
孟简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齐。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魏时,门下使者如何?”孟简子曰:“门下使者约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曰:“嗟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夏雨雨人典故
西汉的刘向写了部书《说苑》,讲了如何做人、为政等。其中《贵德》篇中他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德的重要。子路手拿宝剑保护着孔子。孔子问他:“子路,为什么要这样呢?”子路说:“对待善良的人,我自然会善待;对待凶恶之徒,我当然要自卫。”孔子说:“君子依靠的是忠厚,护卫他的是仁德。不用走出街口,千里之外的人就知道他。遇到凶恶的人用忠厚化解他、用仁德包围他,何必要用剑呢?”子路就把剑收了起来。
孟简子担任梁国和卫国的丞相,后来犯了事出走齐国。管仲来迎接他,问他:“你当丞相时,你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管仲说:“现在有几个人跟来了?”回答说:“只有三个人。”管仲问:“为什么这样呢?”回答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了没钱葬,我给他葬了;一个人的母亲了没钱葬,我也给葬了;一个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帮了他,后来人被放出来了。所以这三个人跟来了。”管仲上了车说:“唉!我一定会衰败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风一样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会衰败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望尘而拜故事的主人公: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而拜出自哪里?
《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词语辨析:
望尘而拜读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望尘而拜的近义词:望尘拜伏
望尘而拜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望尘而拜如何造句:
1、此人权倾朝野,每逢出门,当地官绅士民多望尘而拜,争相趋奉。
2、仰仗他的鼻息,望尘而拜的人物,无法计算。
3、尽管山乡野夫们并认不得其中的意思,但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足以让沿路所有的官员鸿儒们望尘而拜。
4、客厅的沙发上做着以为身材臃肿的老伯,他面色苍白,但平静的气场让人有种望尘而拜的畏惧。
5、杨风啧了啧感叹一下这位老者的手段,这样的身手实在是令他羡慕不已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典故:
潘岳,字仁,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擅长文赋,辞藻华美,与文豪陆机齐名,世称“潘陆”。
潘岳虽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态贱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与著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权臣贾谧。贾谧是当时的国丈贾充之孙,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当时的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个昏君和隋炀帝、纣王这些人还不一样,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
有一次,国家发生大灾荒,到处都是缺衣少粮的灾民,大臣禀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竟然问:“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所以当时晋朝的政权实际上把持在后族贾氏手中,贾谧就凭仗祖父与姑母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成为无数小人争相阿谀的对象。
潘岳与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样,想尽办法讨取贾谧的欢心。他们为表现其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驾时,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潘岳的母亲对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规劝他说:“你已经做到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应该知足了。可你为什么还是没完没了地阿谀奉承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吗?一旦贾氏失势,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潘岳将母亲的话当成耳旁风,照旧我行我素。
天有不测风云,晋朝的王族不甘心贾家一门把持朝政,就想办法打击后族的势力,培植司马氏的力量,这样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之争,而却迅速演变成了诸侯王之间的混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在中,贾氏被赵王司马伦消灭,潘岳被指为贾氏党羽而处以极刑。这时潘岳想起母亲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网开三面故事的主人公: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网开三面是什么意思?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网开三面出自哪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网开三面词语辨析:
网开三面读音:wǎng kāi sān miàn
网开三面的近义词: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的反义词:严刑峻法、严惩不贷
网开三面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网开三面如何造句:
1、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
2、国王对他的错误网开三面,决定从宽发落。
3、这哪里是我的万剑诀?剑奴已经网开三面,给足这小子机会了,若他真有资格当我弟子,必能凭着直觉找出破绽?假如做不到,那就是他天资有限!
4、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事传开后,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网开三面典故:
商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帝王,他姓子,名履,是商族先祖契的第十四代子孙。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即位后,任命契为司徒,令他施行五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来教导老百姓做人的道理,更封契于商,赐姓子,这就是商部落的始祖。从大禹到桀,夏朝一共持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夏桀是一个极端残暴、放荡的人。他的暴政激起了各部落人民的极度不满。而商部落的领袖汤是一个贤明的首领,他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很受拥戴。
一天,汤外出处理政务,在路上看见一人个人正在捕鸟。那人支开一张像笼子般的大网,将四面都拦住,准备捕获来自各方向的禽鸟。此时,那猎人正向天祷告,期盼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嘴里还喃喃地说:“凡是天空落下的,从地面洞穴里钻出来的,自四面八方跑过来的,无论是飞得高的还是低的,向东走的还是向西行的,都统统进到我的网里来。”他祷告的声音刚落,汤就走过去对那个人说:“哎呀,你这种 方法 太残忍了!这不是把所有的禽兽都打光了吗?不能干出这种赶尽杀绝的事情来啊!”说着,汤亲手收拢起三面网,只给猎人留下一张网。然后,像做祈祷那样,他轻轻的低声说道:“哦,飞禽哟,走兽哟,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向右的就向右;愿高飞的尽情飞,乐钻洞的块入穴;随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没有办法,无可遁逃,就进入这张网吧!这也是自投罗网,无可奈何!”
四方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情,都非常感动,无不由衷地赞颂汤的盛德,高兴地说:“汤王真是仁德到了极点了,对禽兽都爱护有加,何况是对人呢?真是圣君啊!”于是纷纷来归顺商汤,前后总共有四十六国之多。汤王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力也越来越强盛。而夏桀这个贪酒好色的君主,却拿人命当儿戏,又时常掠夺劳力,导致农民不能按时耕种庄稼,最后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恨桀恨到了极点,都希望他早早灭亡。于是汤顺天命,应人心,讨伐夏桀,诸侯归服。汤取代夏桀,平定海内,建立了商朝。商汤还任用伊尹为宰相,辅助国政,使国内政治 清明 ,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治。
网开三面文言文: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网开三面白话文:
商汤在郊外看见个猎人四面设网,并祷告说:“从天上坠落的,从地上生出的,从四方来的,让它们都坠落到我的网上。”汤说;“真这样的话,禽兽就被杀光了。除了桀那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汤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重新教那人祷告说:“从前蜘蛛织网,现在的人也学着织。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处去的就向高处去,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去,我只捕取那些触犯天命的。”汉水南岸国家的人听说了说道:“商汤的仁德遍及禽兽了啊。”于是四十个诸侯国来归顺商汤。有的人放置四面堵牢的网未必能捕到鸟;商汤去掉了三面网,只放置一面,却网罗到了四十个国家的人心,不单单是网鸟这么简单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相关 文章 :
★ 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
★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
★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至少5个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