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阿奴是什么-阿奴碌碌
tamoadmin 2024-11-09 人已围观
简介1. 关于小孩聪明的诗句 关于小孩聪明的诗句 1.描写儿童聪明可爱的诗句有哪些 1、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出处:《牧童词》 作者:李涉 朝代:唐 释义: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处:《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释义: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路人借问
1. 关于小孩聪明的诗句
关于小孩聪明的诗句 1.描写儿童聪明可爱的诗句有哪些
1、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出处:《牧童词》
作者:李涉
朝代:唐
释义: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处:《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释义: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出处:《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
释义: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出处:《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处:《村居》
作者:高鼎
朝代:清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赞扬儿童聪明能干的诗句,急
村居
作者高鼎 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白话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扩展资料: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
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百度汉语-村居
3.“祝孩子入学聪明”的诗句有哪些
1. 唐代: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译: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2.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 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4. 清代:曹雪芹《临江仙·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译:风借给我力量,送我直上九天云霄。
5. 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译: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6. 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译: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7. 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译: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8.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译: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9. 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
译:世上有聪明的人,仍然坚持发奋探索古书。
10. 宋太宗《缘识》: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译:身份尊贵,聪明见识广。
1.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2.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临江仙·柳絮
清代: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4. 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代: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4.夸孩子聪明伶俐诗句
1、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出自唐代李涉的《牧童词》
译文: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代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译文: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3、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译文: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译文: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代:袁枚
译文: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其一》
译文:(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5.描写男生聪明的诗句有哪些
1. 张翰一杯酒,荣期三乐歌。聪明伤混沌,烦恼污头陀。——白居易《偶作》
2.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3. 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寒山《诗三百三首》
4. 任是聪明志士,常迷东灶黄庭。参同大易事分明,不晓醉眠难醒。——吕岩《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
5. 伶俐聪明,都不似、阿奴碌碌。渐欲买、青山路隐,白云同宿。——吴泳 《满江红·伶俐聪明》
6. 难遮掩、耳目聪明。一宿风光固好,百年名节俱倾。—— 沈禧《满江红·伶俐聪明》
7.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奥
8.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李商隐《拟沈下贤 》
9.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宋太宗《逍遥咏》
10. 人本心田静,机关节买是非。聪明存节操,曲直自相依。——宋太宗《缘识》
6.形容一个小孩子很调皮很聪明.用什么诗句来表达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辛弃疾的《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7.形容小孩子聪明的词语
聪颖、聪慧、机灵、颖慧、聪敏。
一、聪颖
释义:聪明。颖(yǐng)。
引证解释: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 嫚子 见母亲这个模样,惊恐地瞪大那对幼小聪颖的眼睛,哇哇地哭叫几声,就立刻倚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二、聪慧
释义:聪明;有智慧:~过人。
引证解释: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几个聪慧的小姑娘,戴着红领巾,静静儿围在她身边。”
三、机灵
释义:聪明伶俐;机智:这孩子怪~的。
引证解释:杨朔 《百花山》一:“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精明人,手脚麻俐,走路又轻又快,机灵得像只猫儿。”
四、颖慧
释义:聪明(多指少年)。
引证解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至任所,以其頴慧,命司宅门。”
白话释义:到达任所,因为他頴聪明,命令司住宅门。
五、聪敏
释义:聪明敏捷:天资~。
引证解释:茅盾 《子夜》五:“他毕竟是聪敏人,现在是什么都理会过来了。”
8.描写小孩聪明的词语
别具慧眼 慧:聪明,有才智。
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卖乖弄俏 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大巧若拙 拙:笨。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福慧双修 指既有福,又聪明。
好汉不吃眼前亏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
形容口才好。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冥顽不灵 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千虑一失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上智下愚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
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
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投机取巧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
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自作聪明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辨日炎凉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聪明睿智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
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
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好行小慧 爱耍小聪明。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
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谨谢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
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锦心绣肠 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精明能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目达耳通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七窍玲珑 形容聪明灵巧。
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人穷智短 指人穷了,言行也就显得笨拙不聪明。
剔透玲珑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颖悟绝伦 颖悟:聪颖。
绝伦: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亦作“颖悟绝人”。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予智予雄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
形容妄自尊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抓乖弄俏 耍聪明,卖弄乖巧。
下笔成文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示例他文思敏捷,~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聪明,他读过很多书,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说自 明昭昏蒙 〖解释〗昭:明白;蒙:愚昧无知。
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时势造英雄 〖解释〗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
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万物之灵 〖解释〗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
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颖悟绝人 〖解释〗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
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解释〗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谢谢。
王大将军始下文言文
1,陶公祠
走进马益顺巷,可以听到东晋诗人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母亲“截发留宾”的故事。相传,陶侃为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陶侃年轻之时,适天降大雪,陶侃的朋友范逵造访。陶侃因家贫,无款待之物。其母剪下长发,换来酒菜;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饲喂范逵之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后人在城南沙河街北段修建了一座贤母祠,改称陶公祠。只可惜,“文夕大火”时陶公祠被大火烧毁,只有故事流传下来。
2,二十四史 晋书
--------------------------------------------------------------------------------
列女
○羊耽妻辛氏 杜有道妻严氏 王浑妻钟氏 郑袤妻曹氏 愍怀太子妃王氏 郑休妻石氏 陶侃母湛氏 贾浑妻宗氏 梁纬妻辛氏 许延妻杜氏 虞潭母孙氏 周顗母李氏 张茂妻陆氏 尹虞二女 荀崧小女灌 王凝之妻谢氏 刘臻妻陈氏 皮京妻龙氏 孟昶妻周氏 何无忌母刘氏 刘聪妻刘氏 王广女 陕妇人 靳康女 韦逞母宋氏 张天锡妾阎氏薛氏 苻坚妾张氏 窦滔妻苏氏 苻登妻毛氏 慕容垂妻段氏 段丰妻慕容氏 吕纂妻杨氏 李玄盛后尹氏
夫三才分位,室家之道克隆;二族交叹,贞烈之风斯著。振高情而独秀,鲁册于是飞华;挺峻节而孤标,周篇于焉腾茂。徽烈兼劭,柔顺无愆,隔代相望,谅非一绪。然则虞兴妫汭,夏盛涂山,有娀、有{新女}广隆殷之业,大任、大姒衍昌姬之化,马邓恭俭,汉朝推德,宣昭懿淑,魏代扬芬,斯皆礼极中闱,义殊月室者矣。至若恭姜誓节,孟母求仁,华率傅而经齐,樊授规而霸楚,讥文伯于奉剑,让子发于分菽,少君之从约礼,孟光之符隐志,既昭妇则,且擅母仪。子政缉之于前,元凯编之于后,具宣闺范,有裨阴训。故上从泰始,下迄恭安,一操可称,一艺可纪,咸皆撰录,为之传云。或位极后妃,或事因夫子,各随本传,今所不录。在诸伪国,暂阻王猷,天下之善,足以惩劝,亦同搜次,附于篇末。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佑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杜有道妻严氏,字宪,京兆人也。贞淑有识量。年十三,适于杜氏,十八而嫠居。子植、女韡并孤藐,宪虽少,誓不改节,抚育二子,教以礼度,植遂显名于时,韡亦有淑德,传玄求为继室,宪便许之。时玄与何晏、邓扬不穆,晏等每欲害之,时人莫肯共婚。及宪许玄,内外以为忧惧。或曰:“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宪曰:“尔知其一,不知其他。晏等骄移,必当自败,司马太傅兽睡耳,吾恐卵破雪销,行自有在。”遂与玄为婚。晏等寻亦为宣帝所诛。植后为南安太守。
植从兄预为秦州刺史,被诬,征还,宪与预书戒之曰:“谚云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谓辱矣,能忍之,公是卿坐。”预后果为仪同三司。玄前妻子咸年六岁,尝随其继母省宪,谓咸曰:“汝千里驹也,必当远至。”以其妹之女妻之。咸后亦有名于海内。其知人之鉴如此。年六十六卒。
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父徽,黄门郎。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礼仪法度为中表所则。既适浑,生济。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子故不翅如此。”参军,谓浑中弟沦也。琰女亦有才淑,为求贤夫。时有兵家子甚俊,济欲妻之,白琰,琰曰:“要令我见之。”济令此兵与群小杂处,琰自帏中察之,既而谓济曰:“绯衣者非汝所拔乎?”济曰:“是。”琰曰:“此人才足拔萃,然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遂止。其人数年果亡。琰明鉴远识,皆此类也。
浑弟湛妻郝氏亦有德行,琰虽贵门,与郝雅相亲重,郝不以贱下琰,琰不以贵陵郝,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云。
郑袤妻曹氏。鲁国薛人也。袤先娶孙氏,早亡,娉之为继室。事舅姑甚孝,躬纺织之勤,以充奉养,至于叔妹群娣之间,尽其礼节,咸得欢心。及袤为司空,其子默等又显朝列,时人称其荣贵。曹氏深惧盛满,每默等升进,辄忧之形于声色。然食无重味,服浣濯之衣,袤等所获禄秩,曹氏必班散亲姻,务令周给,家无余赀。
初,孙氏瘗于黎阳,及袤薨,议者以久丧难举,欲不合葬。曹氏曰:“孙氏元妃,理当从葬,不可使孤魂无所依邪。”于是备吉凶导从之仪以迎之,具衣衾几筵,亲执雁行之礼,闻者莫不叹息,以为赵姬之下叔隗,不足称也。太康元年卒,年八十三。
愍怀太子妃王氏,太尉衍女也,字惠风。贞婉有志节。太子既废居于金墉,衍请绝婚,惠风号哭而归,行路为之流涕。及刘曜陷洛阳,以惠风赐其将乔属,属将妻之。惠风拔剑距属曰:“吾太尉公女,皇太子妃,义不为逆胡所辱。”属遂害之。
郑休妻石氏,不知何许人也。少有德操,年十余岁,乡邑称之。既归郑氏,为九族所重。休前妻女既幼,又休父布临终,有庶子沈生,命弃之,石氏曰:“奈何使舅之胤不存乎!”遂养沈及前妻女。力不兼举,九年之中,三不举子。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交结胜己。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鄱阳孝廉范逵寓宿于侃,时大雪,湛氏乃彻所卧亲荐,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与邻人,供肴馔。逵闻之,叹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竟以功名显。
贾浑妻宗氏,不知何许人也。浑为介休令,被刘元海将乔晞攻破,之。宗氏有姿色,晞欲纳之。宗氏骂曰:“屠各奴!岂有害人之夫而欲加无礼,于尔安乎?何不促杀我!”因仰天大哭。晞遂害之,时年二十余。
梁纬妻辛氏,陇西狄道人也。纬为散骑常侍,西都陷没,为刘曜所害。辛氏有殊色,曜将妻之。辛氏据地大哭,仰谓曜曰:“妾闻男以义烈,女不再醮。妾夫已,理无独全。且妇人再辱,明公亦安用哉!乞即就。下事舅姑。逐号哭不止。曜曰:“贞妇也,任之。”自缢而曜以礼葬之。
许延妻杜氏,不知何许人也。延为益州别驾,为李骧所害。骧欲纳杜氏为妻,杜氏号哭守夫尸,骂骧曰:“汝辈逆贼无道,有先后,宁当久活!我杜家女,岂为贼妻也!”骧怒,遂害之。
虞潭母孙氏,吴郡富春人,孙权族孙女也。初适潭父忠,恭顺贞和,甚有妇德。及忠亡,遗孤藐尔,孙氏虽少,誓不改节,躬自抚养,劬劳备至。性聪敏,识鉴过人。潭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永嘉末,潭为南康太守,值杜弢构逆,率众讨之。孙氏勉潭以必之义,俱倾其资产以馈战士,潭遂克捷。及苏峻作乱,潭时守吴兴,又假节征峻。孙氏戒之曰:“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也。”仍尽发其家僮,令随潭助战,贸其所服环佩以为军资。于时会稽内史王舒遣子允之为督护,孙氏又谓潭曰:“王府君遣儿征,汝何为独不?”潭即以子楚为督护,与舒允之合势。其忧国之诚如此。拜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潭立养堂于家,王导以下皆就拜谒。咸和末卒,所九十五。成帝遣使吊祭,谥曰定夫人。
周顗母李氏,字络秀,汝南人也。少时在室,顗父浚为安东将军,时尝出猎,遇雨,过止络秀之家。会其家父兄不在,络秀闻浚至,与一婢于内宰猪羊,具数十人之馔,甚精办而不闻人声。浚怪使觇之,独见一女子甚美,浚因求为妾。其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庶有大益矣。”父兄许之。遂生顗及嵩、谟。而顗等既长,络秀谓之曰:“我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不与我家为亲亲者,吾亦何惜余年!”顗等从命,由此李氏遂得为方雅之族。
中兴时,顗等并列显位。尝冬至置酒,络秀举觞赐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无所,不谓尔等并贵,列吾目前,吾复何忧!”高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阿奴,谟小字也。后果如其言。
张茂妻陆氏,吴郡人也。茂为吴郡太守,被沈充所害,陆氏倾家产,率茂部曲为先登以讨充。充败,陆诣阙上书,为茂谢不克之责。诏曰:“茂夫妻忠诚,举门义烈,宜追赠茂太仆。”
尹虞二女,长沙人也。虞前任始兴太守,起兵讨杜弢,战败,二女为弢所获,并有国色,弢将妻之。女曰:“我父二千石,终不能为贼妇,有而已!”弢并害之。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五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又撰元日及冬至进见之仪,行于世。
皮京妻龙氏,字怜,西道县人也。年十三适京,未逾年而京卒,京二弟亦相次而陨,既无胤嗣,又无期功之亲。怜货其嫁时资装,躬自纺织,数年间三丧俱举,葬敛既毕,每时享祭无阙。州里闻其贤,屡有娉者,怜誓不改醮,守节穷居五十余载而卒。
孟昶妻周氏,昶弟顗妻又其从妹也。二家并丰财产。初,桓玄雅重昶而刘迈毁之,昶知,深自惋失。及刘裕将建义,与昶定谋,昶欲尽散财物以供军粮,其妻非常妇人,可语以大事,乃谓之曰:“刘迈毁我于桓公,便是一生沦陷,决当作贼。卿幸可早尔离绝,脱得富贵,相迎不晚也。”周氏曰:“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谏!事之不成,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昶怆然久之而起。周氏追昶坐,云:“观君举厝,非谋及妇人者,不过欲得财物耳。”时其所生女在抱,推而示之曰:“此而可卖,亦当不惜,况资财乎!”遂倾资产以给之,而托以他用。及事之将举,周氏谓顗妻云:“一昨梦殊不好,门内宜浣濯沐浴以除之,且不宜赤色,我当悉取作七日藏厌。”顗妻信之,所有绛色者悉敛以付焉。乃置帐中,潜自剔绵,以绛与昶,遂得数十人被服赫然,悉周氏所出,而家人不之知也。
何无忌母刘氏,征虏将军建之女也。少有志节。弟牢之为桓玄所害,刘氏每衔之,常思报复。及无忌与刘裕定谋,而刘氏察其举厝有异,喜而不言。会无忌夜于屏风裹制檄文,刘氏潜以器覆烛,徐登橙于屏风上窥之,既知,泣而抚之曰:“我不如东海吕母明矣!既孤其诚,常恐寿促,汝能如此,吾仇耻雪矣。”因问其同谋,知事在裕,弥喜,乃说桓玄必败、义师必成之理以劝勉之。后果如其言。
刘聪妻刘氏,名娥,字丽华,伪太保殷女也。幼而聪慧,昼营女工,夜诵书籍,傅母恒止之,娥敦习弥厉。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性孝友,善风仪进止。聪既僭位,召为右贵嫔,甚宠之。俄拜为后,将起皇?仪殿以居之,其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娥时在后堂,私敕左右停刑,手疏启曰:“伏闻将为妾营殿,今昭德足居,皇?仪非急。四海未一,祸难犹繁,动须人力资财,尤宜慎之。廷尉之言,国家大政。夫忠臣之谏,岂为身哉?帝王距之,亦非顾身也。妾仰谓陛下上寻明君纳谏之昌,下忿暗主距谏之祸,宜赏廷尉以美爵,酬廷尉以列土,如何不惟不纳,而反欲诛之?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疲,咎归于妾,距谏害忠,亦妾之由。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之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聪览之色变,谓其群下曰:“朕比得风疾,喜怒过常。元达,忠臣也,朕甚愧之。”以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此后,朕无忧矣。”及娥,伪谥武宣皇后。
其姊英,字丽芳,亦聪敏涉学,而文词机辩,晓达政事,过于娥。初与娥同召拜左贵嫔,寻卒,伪追谥武德皇后。
王广女者,不知何许人也。容质甚美,慷慨有丈夫之节。广仕刘聪,为西扬州刺史。蛮帅梅芳攻陷扬州,而广被杀。王时年十五,芳纳之。俄于暗室击芳,不中,芳惊起曰:“何故反邪?”王骂曰:“蛮畜!我欲诛反贼,何谓反乎?吾闻父仇不同天,母仇不同地,汝反逆无状,害人父母,而复以无礼陵人,吾所以不者,欲诛汝耳!今自吾分,不待汝杀,但恨不得枭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芳止之不可。
陕妇人,不知姓字,年十九。刘曜时嫠居陕县,事叔姑甚谨,其家欲嫁之,此妇毁面自誓。后叔姑病,其叔姑有女在夫家,先从此妇乞假不得,因而诬杀其母,有司不能察而诛之。时有群鸟悲鸣尸上,其声甚哀,盛夏暴尸十日,不腐,亦不为虫兽所败,其境乃经岁不雨。曜遣呼延谟为太守,既知其冤,乃斩此女,设少牢以祭其墓,谥曰孝烈贞妇,其日大雨。
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曜哀之,免康一子。
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及长,授以《周官》音义,谓之曰:“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以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经世。”属天下丧乱,宋氏讽诵不辍。其后为石季龙徙之于山东,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遣阙。时博士卢壸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此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窥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周官学复行于世,时称韦氏宋母焉。
张天锡妾阎氏、薛氏,并不知何许人也,咸有宠于天锡。天锡寝疾,谓之曰:“汝二人将何以报我?吾后,岂可为乎!”皆曰:“尊若不讳,妾请效,供洒扫地下,誓无他志。”及其疾笃,二姬皆自刎。天锡疾瘳,追悼之,以夫人礼葬焉。
苻坚妾张氏,不知何许人,明辩有才识。坚将入寇江左,群臣切谏不从。张氏进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驭天下,莫不顺其性而畅之,故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凿龙门,决洪河,因水之势也;后稷之播殖百谷,因地之气也;汤武之灭夏商,因人之欲也。是以有因成,无因败。今朝臣上下皆言不可,陛下复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若此,况于人主乎!妾闻人君有伐国之志者,必上观乾象,下采众祥。天道崇远,非妾所知。以人事言之,未见其可。谚言:“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唣者宫室必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秋冬已来,每夜群犬大嗥,众鸡夜鸣,伏闻厩马惊逸,武库兵器有声,吉凶之理,诚非微妾所论,愿陛下详而思之。”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豫也。”遂兴兵。张氏请从。坚是大败于寿春,张氏乃自杀。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苻登妻毛氏,不知何许人,壮勇善骑射。登为姚苌所袭,营垒既陷,毛氏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杀伤甚众。众寡不敌,为苌所执。苌欲纳之,毛氏骂曰:“吾天子后,岂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苌怒,杀之。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委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后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段丰妻慕容氏,德之女也。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德既僭位,署为平原公主。年十四,适于丰。丰为人所谮,被杀,慕容氏寡归,将改适伪寿光公余炽。慕容氏谓侍婢曰:“我闻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段氏既遭无辜,己不能同,岂复有心于重行哉!今主上不顾礼义嫁我,若不从,则违严君之命矣。”于是克日交礼。慕容氏姿容婉丽,服饰光华,炽睹之甚喜。经再宿,慕容氏伪辞以疾,炽亦不之逼。三日还第,沐浴置酒,言笑自若,至夕,密书其裙带云:“后当埋我于段氏墓侧,若魂魄有知,当归彼矣。”遂于浴室自缢而。及葬,男女观者数万人,莫不叹息曰:“贞哉公主!”路经余炽宅前,炽闻挽歌之声,恸绝良久。
吕纂妻杨氏,弘农人也。美艳有义烈。纂被吕超所杀,杨氏与侍婢十数人殡纂于城西。将出宫,超虑赍珍物出外,使人搜之。杨氏厉声责超曰:“尔兄弟不能和睦,手刃相屠,我旦夕人,何用金宝!”超惭而退。又问杨氏玉玺所在,杨氏怒曰:“尽毁之矣。”超将妻之,谓其父桓曰:“后若自杀,祸及卿宗。”桓以告杨氏,杨氏曰:“大人本卖女与氏以图富贵,一之已甚,其可再乎!”乃自杀。
时吕绍妻张氏亦有操行,年十四,绍,便请为尼。吕隆见而悦之,欲秽其行,张氏曰:“钦乐至道,誓不受辱。”遂升楼自投于地,二胫俱折,口诵佛经,俄然而。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曰:“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曰:“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柰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曰:“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曰:“母子命悬人手,柰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曰:“兴灭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娉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曰:“汝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曰:“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于此,不能作毡裘鬼也。”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曰:”沮渠酒泉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史臣曰:夫繁霜降节,彰劲心于后凋;横流在辰,表贞期于上德,匪伊尹子,抑亦妇人焉。自晋政陵夷,罕树风检,亏闲爽操,相趋成俗,荐之以刘石,汩之以苻姚。三月歌胡,唯见争新之饰;一朝辞汉,曾微恋旧之情。驰骛风埃,脱落名教,颓纵忘反,于兹为极。至若惠风之数乔属,道韫之对孙恩,荀女释急于重围,张妻报怨于强寇,僭登之后,蹈不回,伪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节而就终,斯皆冥践义途,匪因教至。耸清汉之乔叶,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贞蕤,无惭雅引,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赞曰:从容阴礼,婉娩柔则。载循六行,爰昭四德。操洁风霜,誉流邦国。彤管贻训,清芬靡忒。
苏轼写的疏狂诗
1. 王大将军始下全文翻译
王大将军(王敦)要东下进攻建康,杨朗极力劝阻,可是王敦不听,于是就尽
心为王敦效力。他坐着中鸣云露车直奔王敦面前,说道:" 听我的鼓声,一次进攻
即可获胜。" 王敦握着他的手说:" 事成之后,我要任命你为荆州刺史。" 过后就
忘了自己的承诺,只让他当了南郡太守。王敦失败后,明帝(司马绍)逮捕了杨朗,
要杀掉他。不久明帝驾崩,杨朗得以赦免。后来杨朗位居三公,有几十人被他任命
为属吏。这些人当时并没有名望,后来都受到赏识,因此人们赞扬他有识才之能。
望采纳,谢谢!~
2. 求翻译: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大将军王敦起兵反,丞相王导兄弟到朝廷请罪。
武城侯周顗特别担忧王氏一家,刚进宫时,表情很忧虑。王导招呼周顗说:“我一家百口就拜托你了!”周顗照直走过去,没有回答。
进宫后,极力援救王导。事情解决以后,周顗极为高兴,喝起酒来。
等到出宫,王氏一家仍然在门口。周顗说:“今年把乱臣贼子都消灭了,定会拿到像斗大的金印挂在胳膊肘上。”
王敦攻陷石头城后,问王导说:“周侯可以做三公吗?”王导不回答。又问:“可以做尚书令吗?”王导又不回答。
王敦就说:“这样,只该杀了他罢了!”王导再次默不作声。等到周顗被害后,王导才知道周顗救过自己,他叹息说:“我不杀周侯,周侯却是因为我而,我在糊涂中辜负了这个人!”原文: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
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
既入,苦相存救。既释。
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
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时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
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幽冥中负此人!”出处: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尤悔》。王敦出身于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官至扬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
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与之抗衡,并以北讨后赵为名将刘隗、戴渊外放,以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他还屯武昌,后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其叛乱不久便被晋明帝平定,自己亦被剖棺戮尸。
扩展资料:
本篇所记,多涉及政治上的斗争,少数是生活上的事情。有的条目侧重记述言行上的错误、坏事,有的侧重于悔恨,有的同时述及错误和悔恨。
那些牵涉政治斗争的条目记载着为了争权夺位,置对手于地的事实,可以看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性。第1 则记魏文帝为了保住帝位,残忍亲兄弟,这是罪行;第3 则记陆机因受诬陷而被杀的时候慨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这是悔恨当初进入仕途;第6 则记因为王导三缄其口,王敦才杀了周侯,事后王导知错而悔恨。
有的条目所载的不仅仅是悔,而是愧恨,是感到羞愧,心里自恨不该如此。例如第15 则记“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
筒文还,三日不出。”身为皇帝而连稻苗也不认得,是应该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百度百科-世说新语·尤悔。
3. 豪爽的相关古文豪爽指豪放直爽。
魏晋时代,士族阶层讲究豪爽的风姿气度,他们待人或处事,喜欢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魄,直截了当,无所顾忌。本篇所记载的主要是气概方面的豪爽。
他们或者一往无前,出入于数万敌兵之中,威震敌胆,如第10 则所记。或者有所动作,而大刀阔斧,气势磅礴,如第5 则记晋明帝驱使武士挖池塘,一夜就完工。
或者有所触而长吟,意气风发,旁着无人,如第12 则所记。或者纵论古今,豪清满怀,慷慨激昂,如第8 则所记。
或者声讨乱臣赋子,正言厉色,痛快淋漓,如第6 则所记。有时随兴会之所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拘束,这也是性格豪放的表现,第11 则就是说的这一点。
原文(1)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1)。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2)。
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注释(1)楚:中原人把南方人看成楚。王敦(字处仲)本是琅邪郡临沂人,语音不同于中原,一概都被说成楚音。
(2)伎艺:技艺,这里指歌舞。鼓吹:指鼓箫等乐器合奏。
原文翻译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来就有乡巴佬这个外号,说的话也是土话。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谈论技艺的事,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不好,自称只懂得打鼓。
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振臂站起,扬起鼓槌,精神振奋地击起鼓来,鼓音急促和谐,气概豪迈,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赞叹他的威武豪爽。
原文(2)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1)。
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阁,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2)。
时人叹焉。注释(1)荒恣:放纵。
(2)阁:侧门;小门。之:到..去。
原文翻译王处仲,世人赞许以高尚来品评他。他曾经沉迷女色,身体也因此很疲惫。
身边的人规劝他,他说:“我却不觉得怎么样,既然这样,也很容易解决呀。”于是打开侧门,把几十个婢妾都放出去,打发上路,任凭她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
当时的人很赞赏他。原文(3)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原文翻译大将军王敦评论自己高尚开朗,通达直爽,学有专长,精通《左传》。原文(4)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2)。注释(1)“老骥”两句:引自曹操的《龟虽寿》,名篇赏析是:老了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志向却在于驰骋千里;壮士虽然到了晚年,雄心还是不减。
按:《晋书-王敦传》载,王敦权势越来越大,想控制朝廷,晋元帝既怕他又恨他,就重用刘隗等人,王敦心意不平,常咏曹操这首诗。(2)如意:器物名,参看《雅量》第41 则注(3)。
唾壶:等于痰盂。原文翻译王处仲每逢酒后,就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还拿如意敲着唾壶打拍子,壶口全给敲缺了。原文(5)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
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1)。注释(1)太子西池:池名。
据说是孙吴时代挖成的,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晋明帝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原文翻译晋明帝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父亲元帝不答应。
当时明帝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
这就是现在的太子西池。原文(6)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1)。
祖车骑尚未镇寿春(2),瞑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3)!催摄面去(4)!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5)。”王闻之而止。
注释(1)处分:处理。树置:栽培;安插。
讽旨:指暗示自己的意图。(2)祖车骑:祖逖,字士稚,后赠车骑将军。
按:祖逖原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屡建战功。晋元帝太兴二年(公元319 年),败于石勒部将,退屯梁国,又退屯淮南郡首府寿春。
(3)阿黑:王敦小名。逊:谦恭。
(4)摄面:指收起老脸。面,唐写本作“向”,一本作“回”。
(5)槊:长矛。上:指溯江而上。
王敦镇守武昌,地在建康上游,这里指西上武昌。原文翻译大将军王敦起初想领兵东下京都,要处理朝臣,安插亲信,便先派参军去报告朝廷,并且向当时的贤达暗示自己的意图。
那时车骑将军祖巡还没有移到寿春镇守,他瞪起眼睛声色俱厉地告诉王敦的使者说:“你去告诉阿黑,怎么敢这样傲慢无礼!叫他收起老脸躲开!如果不马上走,我就要率领三千兵马用长矛戳他的脚赶他回去。”王敦听说后,就打消了念头。
4. 《破釜沉舟》文言文原文以及译文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翻译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5. 世说新语识鉴 第三则原文识鉴第七1.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2.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3.何晏、邓飏、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
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
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可谓利口覆国之人。
何晏、邓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龠,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
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4.晋宣武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
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
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理会”。王夷甫亦叹云:“公暗与道合。”
5.王夷甫父乂,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
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6.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
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7.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
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8.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祖太保曰:“此儿有异,顾我老,不见其大耳!”9.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
10.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11.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12.王子平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终当坞壁间。”13.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乘“中鸣云露车”迳前,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
于时称其知人。14.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15.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16.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曰:“卿自求之。”褚眄睐良久,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
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17.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
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18.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
既反,王、谢相谓曰:“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深为忧叹。刘曰:“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19.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
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20.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
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21.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22.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23.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
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
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丈夫提千兵入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24.褚期生少时,谢公甚知之,恒云:“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士。”25.郗超与傅瑗周旋。
瑗见其二子,并总发,超观之良久,谓瑗曰:“小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者,终当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26.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
6. 帮忙翻译下这段文言文(皇上)又对允禔说:“裕亲王是你的伯父,倘若你的供词和裕亲王之间有什么不同,就一定要治你的罪。”福全(本来)要把允禔在军中的过错上报给皇上,听到皇上这个命令,流着眼泪说:“我还说什么呢?”于是就把罪责都拦到自己身上了。
以下是个人见解:这是皇上的策略,先是故意对允禔说:不管你有没有错,只要跟裕亲王说得不一样就治你的罪。这样就把裕亲王抬得很高,故意显得自己对裕亲王十分信任。这样就弄得裕亲王如果再告允禔的状就会显得他心胸狭隘,而面对皇上对自己的“信任”,裕亲王只能做出很感动的样子,从而自己揽了全部罪责。皇上也因此避免了裕亲王和允禔之间矛盾的激化,所以皇上才是最大的获利者。
世说新语?识鉴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识鉴原文及翻译
和子由初到陈州见寄二首次韵
[宋] 苏轼
道丧虽云久,吾犹及老成。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
懒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
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
旧隐三年别,杉松好在不。
我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
闭户时寻梦,无人可说愁。
还来送别处,双泪寄南州。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
[宋] 苏轼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
苏轼在惠州命朝云唱此词,朝云却泪满衣襟,道:“奴不能唱者,乃‘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
世说新语·识鉴原文及翻译
识鉴
作者:刘义庆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何晏、邓扬、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扬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与之理会。王夷甫亦叹云:“公与道合。”
王夷甫父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卫年五岁,神衿可爱。祖太保曰:“此儿有异,顾吾老,不见其大耳!”
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终当坞壁间。”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迳前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称其知人。
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危,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褚眄睐良久,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
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既反,王、谢相谓曰:“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深为忧叹。刘曰:“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郗超与谢玄不善。符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丈夫提千兵,入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
褚期生少时,谢公甚知之,恒云:“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士。”
郗超与傅瑗周旋,瑗见其二子并总发。超观之良久,谓瑗曰:“小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终当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墓。恭暂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余日方还。父问恭:“何故多日?”对曰:“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因语之曰:“恐阿大非尔之友。”终乖爱好,果如其言。
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
王忱,西镇未定,朝贵人人有望。时殷仲堪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晋孝武欲拔亲近腹心,遂以殷为荆州。事定,诏未出。王问殷曰:“陕西何故未有处分?”殷曰:“已有人。”王历问公卿,咸云“非”。王自计才地必应在己,复问:“非我邪?”殷曰:“亦似非。”其夜诏出用殷。王语所亲曰:“岂有黄门郎而受如此任?仲堪此举是国之亡徵。”
文言文翻译:
曹操年轻时去见乔玄,乔玄对他说:“天下正不定,各路豪强如虎相争,能拨乱反正的,难道不是您吗!可是您其实是乱世中的英雄,盛世中的奸贼。遗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您富贵那一天,我要把子孙拜托给您照顾。”
曹操问裴潜道:“你过去和刘备一起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干怎么样?”裴潜说:“如果让他治理国家,会扰乱百姓,不能得到太平;如果保卫边境,防守险要地区,就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的首脑。”
何晏、邓、夏侯玄都希望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他们便托荀粲去说合。荀粲对傅嘏说:“夏侯太初是一代的俊杰,对您很虚心,而您心里却认为不行。如果能交好,就有了情谊;如果不行、就会产生裂痕。两位贤人如果能和睦相处、国家就吉祥。这就是蔺相如对廉颇退让的原因。”傅嘏说:“夏侯太初,志向很大,用尽心思去达到目的,很能迎合虚名的需要,确实是所说的耍嘴皮子亡国的人。何晏和邓,有作为却很急躁,知识广博却不得要领,对外喜欢得到好处,对自己却不加检点约束,重视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讨厌意见不同的人,好发表意见,却忌妒超过自己的人。发表意见多,破绽也就多,忌妒别人胜过自己,就会不讲情谊。依我看来,这三位贤人,都不过是败坏道德的人罢了,离他们远远的还怕遭祸,何况是去亲近他们呢!”后来的情况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晋武帝命令军队在宣武场练武,他想停止武备,提倡文教,所以亲自到场,并且把群臣都召集来了。山涛认为不宜这样做,便和诸位尚书谈论孙武、吴起用兵的本意,于是详尽地探讨下去,满座的人听了没有不赞叹的。大家都说:“山少傅所论才是天下的名言。”后来诸王放纵、奢侈,轻率地造成灾难,于是兵匪到处像蚂蚁一样聚合起来,郡、国多数因为没有武备不能制服他们,终于逐渐猖獗、蔓延,正像山涛所说的那样。当时人们认为山涛虽然不学孙、吴兵法,可是和他们的见解自然而然地相同。王夷甫也慨叹道:“山公所说的和常理暗合。”
王夷甫的父亲王义(yì),担任平北将军,曾经有件公事,派人去上报,没办成。当时王夷甫在京都,就坐车去谒见尚书左仆射羊祜和尚书山涛。王夷甫当时还是少年,风姿才华与众不同,不但陈述意见痛快淋漓,加以事实本身又理由充分,所以山涛认为他很不寻常。他告辞后,山涛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终于叹息说:“生儿子难道不该像王夷甫吗?”羊祜却说:“扰乱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
潘阳仲看见王敦少年时候的样子,就对他说:“您已经露出了胡蜂一样的眼神,只是还没有嗥出豺狼般的声音罢了。你一定能吃人,也会给别人吃掉。”
石勒不识字,叫别人读《汉书》给他听。他听到郦食其劝刘邦把六国的后代立为王侯,刘邦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就大惊道:“这种做法会失去天下,怎能最终得到天下呢!”当听到留侯张良劝阻刘邦时,便说:“幸亏有这个人呀!”
卫五岁时,襟怀可爱。祖父卫说:“这孩子与众不同,只是我老了,看不到他将来的成就了!”
刘越石说:“华彦夏见识、才能不足,倔强、果敢则有余。”
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久齐王败,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诸葛道明初到江南时,自己起名叫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先前任临沂县令,王导曾对他说:“明府将会任黑头三公。”
王平子向来对眉子没有好感,他评论王眉子说:“志向大过他的气量,终究会在小城堡里。”
大将军王敦刚要进军京都的时候,杨朗极力劝阻他,他不听,杨朗终于为他尽力。在进攻时,杨朗坐着中鸣云露车一直到王敦面前,说:“听我的鼓音,一旦进攻就能获胜。”王敦握住他的手预先告诉他说:“战事胜利了,要用你来掌管荆州。”过后忘了这话,把他派到南郡做太守。王敦失败后,晋明帝下令逮捕了杨朗,想杀掉他;不久明帝了,才得到赦免。后来兼任三公尚书,安排了几十人做属官。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又都受到他的赏识重用。当时人们称赞他能识别人才。
周伯仁的母亲在冬至那天的家宴上赐酒给三个儿子,对他们说:“我本来以为避难过江以后没有个立脚的地方,好在你们家有福气,你们几个都在我眼前,我还担心什么呢!”这时周嵩离座,恭敬地跪在母亲面前,流着泪说:“并不像母亲说的那样。伯仁的为人志向很大而才能不足,名气很大而见识肤浅,喜欢利用别人的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不是保全自己的做法。我本性乖戾,也不会受到世人的宽容。只有小弟弟平平常常,将会在母亲的眼前罢了。”
大将军王敦后,王应想去投奔王世儒,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想去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大将军平时和世儒的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投靠他!”王应说:“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江州刺史在人家强大的时候,能够坚持不同意见,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衰败、危急时,就一定会表示同情。荆州刺史守法,怎么能按意料之外的做法办事!”王含不听他的意见,于是两人便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王彬听说王应会来,暗地里准备好了船来等候他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深感遗憾。
武昌郡孟嘉任太尉庾亮手下的州从事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太傅褚裒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他免去豫章太守回家时,路过武昌,去见庾亮,问庾亮道:“听说孟从事很有才学,现在在这里吗?”庾亮说:“在座,你试着自己找找看。”褚裒观察了很久,指着孟嘉说:“这一位稍有不同,恐怕是他吧?”庾亮大笑道:“对。”当时庾亮既赞赏褚裒这种在不言中识别人物的才能,又高兴孟嘉受到了赏识。
戴安道十几岁时,在京都瓦官寺画画。司徒左长史王看见他,说:“这孩子不只能画画,将来也会很有名望。遗憾的是我年纪大了,见不到他富贵的时候了!”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三人一起到丹阳郡殷氏墓地去探望扬州刺史殷渊源,谈话中知道他退隐的志向坚定不移。回来以后,王、谢互相议论说:“渊源不出仕,对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非常忧虑、叹惜。刘真长说:“你们这些人真的担心渊源不出仕吗?”
庚翼临时,亲自上奏章推荐自己的儿子园客代理职务。朝廷担心他不肯服从命令,不知该派谁去好,于是一同商议用桓温为荆州刺史。丹阳尹刘真长说:“派他去,一定能克服并安定西部地区,可是恐怕以后就再也控制不了他了。”
桓温将要讨伐蜀地,当时居官的贤明人士都认为李势在蜀地已经很久,继承了好几代的基业,而且地理形势又居上游,长江三峡不是轻易能够攻克的。只有丹阳尹刘真长说:“他一定能攻克蜀地。从他可以看出,没有必胜的把握,他是不会干的。”
谢安在东山隐居时养着歌 *** ,简文帝说:“安石一定会出山,他既会和人同乐,也就不得不和人同忧。”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符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歧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符坚,人们私下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各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韩康伯和谢玄也没有深交。谢玄北伐苻坚后,街谈巷议都怀疑他会打败仗。韩康伯说:“这个人好名,一走能作战。”谢玄听到这话非常生气,曾经在大庭广众中声色俱厉他说:“大丈夫率领千军进入决之地,是为了报效君主才出征,不能再说是为名。”
褚期生年轻时,谢安很赏识他,经常说:“褚期生如果还不优秀,我就不再鉴别人才了!”
郗超和傅瑗有交往。傅瑗叫他两个儿子出来见郗超,两人都还是小孩子,郗超对他们观察了很久,对傅瑗说:“小的将来才学名望都超过他哥哥,可是保全你们一家的,终究是哥哥。”所说的就是傅亮兄弟。
王恭随他父亲住在会稽郡,王大从京都来会稽扫墓,王恭到墓地去看望他一下。两人一向很要好,索性住了十多天才回家。他父亲问他为什么住了许多天,王恭回答说:“和阿大谈话,谈起来没完,没法回来。”他父亲就告诉他说:“恐怕阿大不是你的朋友。”后来两人的爱好终于相反,果然和他父亲的话一样。
车胤的父亲任南平郡的功曹,郡太守王胡之因为要避开司马无忌的报复,就把郡的首府设在鄂阴。这时车胤才十多岁,王胡之每次外出,都曾隔着篱笆看见他,对他感到惊奇。王胡之对车胤父亲说:“这孩子将会得到很高的名望。”后来遇有游玩、聚会等事,经常把他叫来。车胤长大后,又受到桓温的赏识,在那人才济济的时代里,以清廉通达知名,宫做到吏部尚书。
王忱了,西部地区长官的人选还没有决走,朝廷显贵人人都对这个官位存有希望。当时殷仲堪在门下省任职,虽然处在机要部门,但是资历浅,名望小,大家的心意还不赞成把地方长官的重任交给他。可是晋孝武帝想提拔自己的亲信心腹,就委任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事情已经决定了,诏令还没有发出时,王问殷仲堪:“荆州为什么还没有安排入选?”殷说:“已经有了人选。王就历举大臣们的名字,一个个问遍了,殷仲堪都说不是。王估量自己的才能和门第,认为一定是自己了,又问:“不是我吧?”殷说:“也好像不是。”当夜下达诏令任用殷仲堪。王地对亲信说:“哪里有黄门侍郎却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对仲堪的这种提拔,就是国家灭亡的预兆。”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 识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与朝云)
今观此句,将伤春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实际却为苏轼悲秋之感
据说苏轼在惠州时,见落木萧萧,有悲秋之感,曾叫朝云唱这首词。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问其故,朝云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苏轼大笑道:“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很喜欢这两句词,“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亟,犹不释口”。由此可见,这两句感人之深。“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冷斋夜话》《林下词谈》)
朝云者,姓王氏,钱塘名妓也。苏子瞻宦钱塘,绝爱幸之,纳为侍妾。朝云初不识字,既事子瞻,遂学书,粗有楷法,又学佛,亦通大义。
子瞻贬惠州,家妓多散去,独朝云依依岭外,子瞻甚怜之。赠之诗云:“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阳台云雨仙。”未及,朝云病且,诵金刚经四句谒而绝,葬惠州栖禅寺松下。
子瞻作咏梅西江月以悼之云:“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冷斋夜话》《词苑丛谈》)
对于第一首诗,有解:
用典较多。白居易的侍妾樊素能歌善舞,特别是以唱《杨枝》著名,一般人就叫她杨枝。白居易晚年辞去家中歌妓,樊素不愿离去。但从后来白居易《别杨枝》诗“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看,攀素最后还是离开白居易了。而朝云却愿跟随苏轼到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岭南,所以苏轼以“不似杨枝别乐天”赞她。伶玄即伶元,《赵飞燕外传》的作者。通德即樊通德,伶元之妾,“能言飞燕子弟故事”,伶元的《赵飞燕外传》即根据她所讲的故事写成的。苏轼以“恰如通德伴伶玄”赞朝云随他南迁。晋人李络秀有三子:周凯、周嵩、周谟(即阿奴)。她对他们说:“尔等富贵,并列目前,吾复何忧?”周嵩回答道:“恐不如尊旨。伯仁(周凯)好乘人之弊,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苏轼反用其意,以阿奴比喻朝云之子、夭折的苏?,以络秀比朝云,故说“阿奴络秀不同老”。朝云原不识字,在苏轼薰陶下,开始读书习字,并“粗有楷法”;又曾跟随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天女维摩总解禅”即指朝云学佛并粗知佛学大义。朝云不能适应岭南水土,到惠州后经常生病,平时不是念佛就是熬药。“经卷药炉新活计”即写她的惠州生活;“舞衫歌袖旧姻缘”是回忆从前。前已提到,秦观曾以巫山神女比朝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反用秦观意,说朝云学佛功成,将随他到海中的蓬莱、瀛州、方丈去,不会满足于作巫山神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东坡《朝云》诗,诗意绝佳,善于为戏,略去洞房之气,翻为道人之家风。” 所谓飘飘欲仙。
对于第二首词,有解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对于第二首词,对于解,可以理解为触景生情。私下认为
此词亦可说为借物咏怀,即梅花为联想,眼下思朝云而比之为梅花,共同点便是冰清,冷艳(至少咏物者可以这么认为),回忆朝云自己如何相遇,便是海仙时遣探芳丛,众里寻她千百度,之所以别样,亦或是清新,亦或是乖巧,绿毛幺凤,婷婷于树梢。说到海仙,私以为此为苏轼自比,此种写法大气,逍遥亦风流,非天仙,非鬼王,海之缥缈处而来,来时非思国非思君非思天下,就不说下一句赏花赏月赏秋香了,却可言是旅途,途中流连脚下,或顾盼沿路枝桠。然而眼下朝云已逝,老泪不能纵横(那年他已六十,却依然风流),想念朝云啜泣,梨花一枝春带雨,粉痕犹印面容,红唇娇点,却已在空中云后,梦中,才能嗤笑。
描写男生聪明的诗句有哪些?
4-23
世说新语(识鉴11-20)
十一明府当为黑头公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诸葛道明(诸葛恢)刚到江东时,自称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开始作临沂令,丞相王导对他说:" 你将来会作黑头公(头发未白就位居三公)"
十二志大其量
王子平素不知眉子,曰:" 志大其量,终当坞壁间。"
王子平(王澄)一向不喜欢侄子眉子(王玄),他说:" 眉子志向大,气量小,最终准会在战乱的 城寨里。"
十三杨朗知人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迳前,曰:" 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 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称其知人。
王大将军(王敦)要东下进攻建康,杨朗极力劝阻,可是王敦不听,于是就尽心为王敦效力。他坐着中鸣云露车直奔王敦面前,说道:" 听我的鼓声,一次进攻即可获胜。" 王敦握着他的手说:" 事成之后,我要任命你为荆州刺史。" 过后就忘了自己的 承诺,只让他当了南郡太守。王敦失败后,明帝(司马绍)逮捕了杨朗,要杀掉他。不久明帝驾崩,杨朗得以赦免。后来杨朗位居三公,有几十人被他任命为属吏。这些人当时并没有名望,后来都受到赏识,因此人们赞扬他有识才之能。
十四唯阿奴碌碌
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 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 周嵩起,长跪而泣曰:" 不如阿母言。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周伯仁(周顗)的妈妈在冬至那天,让她三个儿子喝酒,她说:" 我本以为过江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们家有福气,你们一个一个都在我跟前,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周嵩起身,跪倒在地哭着说:" 不是像妈妈说的那样啊。大哥伯仁志大才疏,名望高见识短,喜欢乘人之危,这绝不是保全自己的 办法;我狂妄自大,也不为世人所容;只有阿奴庸庸碌碌,会一直守在妈妈身边啊。"
十五沈含父子于江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 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应曰:" 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王大将军(王敦)兵败身亡后,王应要投奔世儒(王彬),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要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王应说:" 这正是我们去他那里的原因。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等他目睹别人衰败困厄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恻隐怜悯之心。荆州守章法,哪能做出格的事呢?" 王含不听他的 ,二人就投奔了王舒,王舒果然将他们父子沉入江中。王彬听说他们要来,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最终他们也没有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
十六此君小异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问庾曰:" 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 庾曰:" 卿自求之。" 褚眄睐良久,指嘉曰:" 此君小异,得无是乎?" 庾大笑曰:" 然。" 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
武昌的孟嘉担任庾太尉(庾亮)的的江州从事,当时他已经有名气了。褚太傅(褚裒)有鉴赏品评人物的才能,罢免豫章太守后,归途中路过武昌,他问庾亮:" 听说孟从事这个人很不错,今天在这里吗?" 庾亮说:" 你自己找吧。" 褚裒环视了良久,指着孟嘉说:" 这位有点与众不同,可能就是他吧?" 庾亮大笑,说:" 对啊。" 此时他既感叹褚裒的 鉴识能力,又为孟嘉被赏识而高兴。
十七此童非徒能画
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曰:" 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
戴安道(戴逵)十几岁的时候,在瓦官寺画画。王长史见到他,说:" 这孩子不仅擅长画画,将来也会有名望的。可惜我老了,不能看到他兴旺的 时候了。"
十八渊源不起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既反,王、谢相谓曰:" 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 深为忧叹。刘曰:" 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王仲祖(王濛)、谢仁祖(谢尚)、刘真长(刘惔)一起到丹阳殷浩隐居的墓地去探望他,殷浩这时候还真有终生归隐的 志向。回来后,王谢二人互相议论道:" 渊源(殷浩)不出仕,百姓会怎么样呢?" 深为忧虑。刘真长说:" 你们这些人还真担心渊源会不出仕吗?"
十九恐不可复制
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 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庾翼临终时,亲自上表想让儿子园客(庾爰之)接替他的 位置。朝廷担心他会不服从命令,不知道该派谁去接替,于是大家商量起用桓温。刘尹(刘惔)说:"让他去,肯定会稳定西楚,可是恐怕没人能再控制他了。"
二十伊必能克蜀
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 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
桓公(桓温)要伐蜀,朝中大臣都以为,李势在四川时间很长,继承祖上基业已经几代了,而且在长江上游,三峡地势险要,不易攻克。只有刘尹(刘惔)说:" 他一定能攻下四川。我看他,没有赢的 把握他就不。"
张翰一杯酒,荣期三乐歌。聪明伤混沌,烦恼污头陀。——白居易《偶作》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寒山《诗三百三首》
任是聪明志士,常迷东灶黄庭。参同大易事分明,不晓醉眠难醒。——吕岩《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
伶俐聪明,都不似、阿奴碌碌。渐欲买、青山路隐,白云同宿。——吴泳 《满江红·伶俐聪明》
难遮掩、耳目聪明。一宿风光固好,百年名节俱倾。——?沈禧《满江红·伶俐聪明》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奥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李商隐《拟沈下贤 》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宋太宗《逍遥咏》
人本心田静,机关节买是非。聪明存节操,曲直自相依。——宋太宗《缘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