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尝胆的意思-卧薪尝胆的意思

tamoadmin 2024-10-23 人已围观

简介1、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2、典故: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卧薪尝胆"的汉语解释卧薪尝胆的意思: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后用

尝胆的意思-卧薪尝胆的意思

1、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2、典故: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卧薪尝胆"的汉语解释

卧薪尝胆的意思: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后用“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读音:wò xīn cháng dǎn。

出处:《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近义词:抱冰握火、衔胆栖冰、枕戈尝胆、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反义词: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苟且偷生、醉生梦。

卧薪尝胆造句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2、只有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成春秋五霸。

4、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5、做为学生要想出类拔萃,要想考入理想大学,必须有卧薪尝胆的刻苦精神,才能梦想成真。

6、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7、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卧薪尝胆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wò xīn cháng dǎn]?

卧薪尝胆

成语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卧薪尝胆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近义词有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中文名: ?卧薪尝胆

外文名: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

相关人物: 夫差、勾践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读音 :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堕落

解释

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相关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历史考证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吴越春秋》的误解,误传。[

卧薪尝胆的意思解释

1、卧薪尝胆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2、来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译文: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卧槽。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

卧薪尝胆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卧薪尝胆的出处: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

卧薪尝胆的来源:

卧薪尝胆的故事来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吴王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国力领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成为了吴国的俘虏,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安排越王看守墓地和喂马,越王虽然心里愤恨和不服气,但是仍表现出顺从的样子。

多年的时间过去,吴王觉得越王已经归顺,于是允许他返回自己的国家。越王回国之后,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报仇雪恨,于是每日尝一下苦胆,除此之外,还经常到民间观察民情,加强训练自己的军队。

经过10年的时间,越国在越王的带领下,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带兵攻打吴国,最终取得胜利。而吴王在战败后因为羞愧,选择了自杀。后来越王又进军中原,成为了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